山东省济宁市创新机制 科技赋能 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月5日,山东省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会由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闫先东,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周涛,民二庭庭长高鲁军,民四庭副庭长董浩,共同介绍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关情况。济宁中院作为济宁市营商环境评价“执行合同”指标的牵头单位,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进一步找准法院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积极开展“执行合同”指标创新突破行动,依法保障和促进营商环境健康有序发展,为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加强多元解纷,推动诉源治理。济宁中院出台了《关于落实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清单>的二十条措施》《关于深化全市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特邀调解员绩效考核及办案补助暂行规定》,会同市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多元解纷及代理民事案件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引导专业调解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进驻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建立诉调对接、诉裁对接、诉非对接程序,完善委托调解、委派调解制度,及时更新调解组织、调解人员名册,引入证券期货纠纷特邀调解人员,加强网上调解平台建设,完善线上调解模式。截止目前,共有76家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入驻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共有995名人民调解员纳入特邀调解人员名册,村、居法律顾问已全部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案件52076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25694件,万人诉讼率同比下降了11.64%,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赋能,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全市法院以健全立体化诉讼服务渠道为切口,加强电子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自助移动终端建设,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了立案、调解、速裁快审案件开庭、送达、诉前保全、委托鉴定、申诉等主要对外服务事务100%全流程在线办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率达到100%,跨域立案服务覆盖率100%。智慧法院4.0系统已经能够实现诉状自动生成、要素信息自动抓取、答辩状自动生成,网上举证、证据交换、质证,网上阅卷也由申请审批制升级为推送制。完善制度,提高审判执行质效。为切实加强审判执行业务指导,实现绝大多数案件事实、法律争议在两审之内实质性解决,中院成立了六个审判执行工作业务指导组(法律适用研究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对下指导的意见》《关于一审准确查明案件事实、实质化解纠纷的指导意见》,强化裁判指引,加强对下业务指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各类纠纷分层解决、有效过滤。出台了《关于案件提级管辖的实施意见》,中院裁定立案受理了任城法院报请提级管辖的一起民事案件,标志着济宁提级管辖案件实现“零突破”。2022年上半年,全市两级法院执行“3+1”核心指标持续高水平运行,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结率99.8%,居全省第4位;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本合格率100%、执行信访办结率100%;首次执行案件终本率12.19%,居全省第2位;首次执行案件执行到位率、首次执行案件执行完毕率居全省前列。2021年7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判后答疑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33项具体内容,对答疑的主体、范围、内容、处理程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坚持“有疑问、必答疑、有答复、必及时”工作原则,推动判后答疑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推行答疑首问负责制。案件的主审法官作为答疑的第一责任人,在案件作出裁判后,应及时解答当事人疑惑。当事人对承办法官答疑不满意的,启动逐级答疑机制,由庭长或分管院领导参与答疑。对提起上诉的一审案件,经判后答疑,当事人明确表示同意撤回上诉申请且答疑人未发现一审裁判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的,由当事人提交撤回上诉申请,则该案不再移送二审法院。对可能存在实体处理问题的,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和解,和解不成的,及时移送上级法院。对在答疑中发现已生效判决错误,先行组织和解,和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依法向上级法院申诉、申请再审。运用全流程网上办案智能回访系统,拓展判后答疑途径。该系统在裁判文书送达后向当事人发送回访短信,当事人可以根据短信链接对相关办案人员违反办案纪律、廉洁纪律等情况进行在线反馈,反馈的问题由各级法院监察部门掌握,其中,涉及答疑需求的反馈内容,同步推送至案件承办法官。济宁中院要求,对于智能回访记录的当事人诉求,及时答疑,做到有疑必答,并做好反馈记录。在规范流程的基础上,丰富答疑方式,既可以当面答疑,也可以采取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答疑。金乡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吸收人民陪审员、人大代表、特邀监督员、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方参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判后答疑工作,实现答疑主体多元化、答疑参与的广泛化,提高公开透明度,增强答疑效果。嘉祥县人民法院在人民法庭设置“心灵驿站”工作室,由专门人员负责答疑,给当事人印发判后答疑告知书或判后答疑明白纸,梳理答疑的常见和集中问题,对当事人疑惑进行列举式解答,随裁判文书一并送达给当事人,提高工作效率。延伸司法功能,将答疑贯穿于诉前、审中、判后各个流程,最大限度延伸司法答疑效果。2022年1-6月份,全市法院判后答疑4610件,其中普通答疑3551件,针对“智能回访”答疑1059件。通过答疑,撤回上诉25件、服判息诉1117件、解除疑惑2918件,答疑化解率88.07%。1-6月份全市法院二审服判息诉率84.09%、位于全省第2位,同比(63.88%、第14位)上升20.21个百分点、12个位次,答疑效果持续向好。济宁法院创新判后答疑机制入选山东法院2021年度十大优秀司法改革案例。2022年7月26日《人民法院报》以“济宁加强判后答疑,解‘法结’又解‘心结’”为题报道了济宁法院的做法,受到社会关注和好评。(孙莎然申高贤)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