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家渔企升级改造 国水产品加工再上新台阶
时下正值吉林省查干湖冬捕旺季,查干湖渔场每天捕鱼近万斤。“去年,我们利用国家现代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建成的水产分割、速冻生产线提升了加工能力,鲜鱼热销北上广等城市,这个捕捞季已经加工鲜鱼20多万斤。”查干湖渔场负责人朱凤林说。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部调整渔业发展补助资金使用方向,将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作为新增支持内容,推动了将水产品初加工收益留在产地、留给农民。“项目补助资金帮我们实现了鲜鱼加工去头、开背、切片等13道程序的自动化。”朱凤林介绍,过去只能卖整条鱼,现在加工后的产品有鱼头、鱼块、鱼排等七八个品种,平均每条鱼效益提升了20%。项目自2021年实施以来,中央财政拿出10多亿元支持各地水产企业、合作社建设暂养净化、冷藏冷冻、原料处理、分级分割、灭菌包装、生态环保等设施设备。项目实施带动了各地符合条件的渔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在项目资金引导下,各地水产品加工能力得到较快提升,水产品加工过程自动化、精细化水平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共支持450余个县(市、区)1100多家渔业企业、合作社开展相关建设和升级改造。小龙虾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养殖品种,也是大众消费的网红水产品。由于每年上市时间比较集中,容易出现季节性供需矛盾,影响养殖户的收益。在项目支持带动下,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小龙虾加工企业较2021年新增近40家,加工产值较上年增长35%,小龙虾冷藏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湖北潜江市依托该项目实施带动,2022年全市新增冷藏冷冻能力约12万吨,新增加工能力约8万吨。这些贴近田间地头的加工能力提升可以更好地服务周边小龙虾养殖户,缓解小龙虾集中上市压力,基本可以实现一季生产、四季销售。项目持续实施,显著提升了我国水产品加工仓储保鲜能力,有效调控了大宗养殖水产品的产销淡旺季矛盾,提升了水产品均衡上市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提升冷藏保鲜能力3500吨,海城区提升周转冷藏能力合计约16万吨/年,新增虾滑加工处理能力约6000吨/年。“项目实施提高了重点地区特别是内陆省份产地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能力,降低了水产品因暂养、冷藏等低温处理能力不足造成的损耗,提升了初加工、冷藏保鲜等环节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各省统计数据看,安徽、山东、湖南、云南、宁夏等多地淡水产加工能力提升10%以上,一些养殖企业、合作社开始从传统养殖向“生产+加工+流通”方式转变,产品供应由单一的原材料向半成品、预制品、定制化产品供应转型升级,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在宁夏银川市,通过项目支持打造集水产品初加工、分拣、包装、物流于一体的专业化水产品流通市场,鲜活鱼仓储暂养能力达600吨,年销量2万吨以上;在广东恩平市开展的水产品冷库建设,已建库容可多储存5万多筐鱼干,生料加工能力提升约40%;在湖南益阳市、澧县通过小龙虾、罗氏沼虾加工带动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辐射带动周边超1万户农渔民增收致富。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建设实施撬动社会投资20余亿元,带动就业及农渔民养殖增收超4万人。(冯建伟雷少斐)转自: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2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