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式超长演出为何受追捧

数智人2023-11-08产业资讯123
16小时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8小时俄语话剧《静静的顿河》,5小时钢琴家马祖耶夫“拉赫”马拉松……正在进行的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涌现了不少马拉松式的超长演出。这些超长演出对观众的体力、脑力、审美力发起挑战,但无一例外都掀起话题,令观众痴迷。一部电影的标准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舞台剧通常也不超过3小时。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观众常常要求戏剧情节紧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丰富的观演体验。这些超长演出有必要这么长吗?它们靠什么留住观众,又对表演者、对剧场服务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前晚,观众刘晓希看完《静静的顿河》,时间已接近午夜。她和朋友一起走出文化广场,一边等车,一边讨论剧情。复兴中路两侧的梧桐树下,站满了等网约车的观众,大家安静有序,仿佛还沉浸在8小时的梦境里。刘晓希说:“《静静的顿河》不是第一次来了,依然有这么多人愿意花8个小时去看,足见上海观众‘识货’,以及对严肃艺术作品的接受度之高。在碎片化时代,人们依旧渴望深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引进这么多超长戏剧,也是对上海观众有足够信心。毕竟观众才是这些超长演出生存的土壤。”超长演出为何受追捧?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激发了观众的挑战欲。乐迷郑颖峰花了4天时间在上海大剧院看完16小时的《尼伯龙根的指环》,11月4日晚又在东方艺术中心,用5小时“陪跑”马祖耶夫的“拉赫”马拉松。郑颖峰认为,对看超长演出的观众来说,体力上的准备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提前“做功课”。“‘指环’听完的确挺累,但也有极大的满足感。想要完全沉浸到这样宏大而复杂的作品中去,还是要‘预习’。剧中,无数的音乐动机和剧情相对应,唱词深刻而富有哲理,看完只能再次感叹瓦格纳的伟大。”事实上,马拉松式的演出古已有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演出时间不断缩短。情节紧凑、逻辑紧密的“佳构剧”成为主流,戏剧家曹禺按“三一律”创作出的《雷雨》就是“佳构剧”的代表之一。然而,艺术史上总有许多挑战常规和标准的经典。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时长16小时,庞大、复杂、费解,为何百余年来一再在全世界上演?为何每次演出都能掀起话题?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杨燕迪认为:“说到底,还是符合艺术经典的核心要义:第一,触及人类存在的根本命题;第二,艺术手法高度原创而成熟;第三,灵感水平高超且长时间在全剧中维持。”8小时话剧《静静的顿河》改编自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历时14年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故事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结束的动荡年代,哥萨克民族历经波折的生活、顽强的斗争与伟大而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说,这样的鸿篇巨制决定了话剧的体量。“8个小时的演出版本浓缩了140万字小说中最精华的部分,完整观看全剧的体验并非枯燥乏味,而是会被其历史厚重感和舞台表演所震撼。”近年来,本土马拉松式演出也越来越多。赖声川的《如梦之梦》时长8小时,陆帕的《酗酒者莫非》时长5小时。刘晓希预测,未来国内可能会出现更多超长演出。“短有短的好,长有长的好。重要的不是长短,是创作者如何把观众留住。”《静静的顿河》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时,钢琴家马祖耶夫正在东方艺术中心挑战“拉赫”马拉松。这场音乐会上,马祖耶夫要一口气演完拉赫玛尼诺夫的五部钢琴协奏曲。谢幕时,全场观众起立致敬。在马祖耶夫之前,华裔钢琴家王羽佳今年年初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挑战了同样的曲目,《纽约时报》形容这场演出是在攀登“音乐珠峰”。“陪跑”完马祖耶夫的“马拉松”,郑颖峰说:“这样一场演出非常考验艺术家的能力,盲猜4年后,贝多芬逝世200周年,会有演奏家挑战贝多芬五部钢琴协奏曲马拉松。这样的挑战我很支持,只是不要勉强。”16小时《尼伯龙根的指环》,光听完就够累了,对表演者来说无疑更是极限挑战。指挥家捷杰耶夫和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压力不言而喻,歌唱家们也展现了惊人的才能。《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布伦希尔德是所有戏剧性女高音中最难驾驭的顶尖角色。扮演齐格弗里德的男高音更在第三部中唱满几乎4个小时。演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复制性,也是现场艺术的魅力和吸引力。观众能否经受超长演出的考验,与观演习惯有关,与作品吸引力有关,同时也与剧场服务有关。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至今记得,2019年,《静静的顿河》第一次来沪时,剧场员工曾在23时30分中场休息时兵分八路为观众买夜宵;凌晨2时30分演出结束,调度出租车排队几百米有序接观众回家。基于上一次经验,再演《静静的顿河》,剧场方在舒适度、便捷度、自由度上做了更多优化。观众可以分两天看完,也可以一天看完。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笑称,一个是跑“半马”,一个是跑“全马”,量力而行。演出结束时间也从凌晨2时30分提前到23时30分。幕间休息时,剧场还为观众提供蝴蝶酥、水果蛋糕、巧克力布丁等糕点,以及气泡水等饮品,在剧场的不同空间售卖,选择丰富,同时避免排长队等候。文化广场大厅的台阶上,也放置了许多软垫,供观众用餐时就座。在《静静的顿河》演出现场,临近午夜时分,有观众在座位上睡着了,身上盖着的毯子是从剧场租借来的。观众赵禹说:“一张毯子,一枚蝴蝶酥,就是这样的小细节,让我看到上海的温度。”()转自:解放日报 原文链接:http://shuzhiren.com/post/51963.html

相关文章

“青少年冬奥教育基地”落户中国科技馆

在第13个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青少年冬奥教育基地”8日正式落户中国科技馆,面向青少年开展冬奥教育活动,推广普及冰雪运动。中国科技馆副馆长庞晓东介绍,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科技馆,中国科技馆充分依托现代...

“马太效应”凸显:在线教育行业迎新一轮“洗牌”

在线教育赛道竞逐愈发激烈。近日,又一在线教育平台趣记忆获得4000万战略融资。业内人士指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未来教培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行业“马太效应”凸显,优质资源正在不断向头部企业倾斜,中小机...

亚洲最深油气勘探直井在四川盆地顺利完钻

记者13日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获悉,该公司位于四川盆地蓬莱气区的蓬深6井顺利完钻并成功固井,井深最深达到9026米,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据介绍,蓬深6井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境内,地质条件复杂,...

定制消费 让供需匹配更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

微信头像褪色冲上热搜第一,官方回应相关功能正在优化

2月12日,有多名网友反映自己的微信头像出现褪色的情况,网友把用了一段时间的头像照片与原图进行对比,清晰度和色彩变暗淡了。有网友猜测,是由于压缩画质导致的;也有网友戏称这是“电子包浆”。当天该话题登上...

中国海油渤海油田获超千吨工业油气流

近日,中国海油渤海油田辽东湾探区某构造的预探井喜获超千吨工业油气流。这是渤海油田在近60年内获得的第6口日产千吨油气探井,也是渤海油田“十三五”以来第4口测试日产千吨探井,刷新了渤海海域太古界潜山地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