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缘何在离海最远的新疆获得高产?
眼下,新疆海水稻已全部收割入仓,实测亩产超过500公斤,从2018年试种至今,连续多年实现高产。目前,在新疆盐碱地里种植的海水稻大约3万亩,通过种植海水稻,不仅将盐碱地改造成良田,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不菲收益。什么是海水稻?海水稻不是生长在海水里的水稻,也不是用海水直接浇灌的水稻。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指的是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可以在海滨滩涂、内陆盐碱地种植生产的一类特殊的水稻品种。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水稻种植过程中对于土壤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但水稻对盐碱中度敏感,在盐碱胁迫下生长受会到抑制,甚至绝收,从而影响水稻产量。因此提高水稻的耐盐碱抗性成为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专家测算,中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其中,近十分之一的盐碱地也就是近1.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海水稻种植面积达60万亩,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浙江等10余个省和自治区。2022年海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超过100万亩。专家分析称,随着国家与地方政府对粮食生产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加大了这方面的关注与投入,这也是近些年盐碱地利用面积迅速扩增的原因。袁隆平院士团队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介绍说,中国的盐碱地分布主要集中在北方及沿海地区,盐碱地形成的因素也不同,东北地区以碱地为主,新疆地区以盐为主,新疆面积广袤,蒸发量大,盐碱地盐的含量大,千分之十几、二十比较多,盐碱地周边淡水资源缺乏也是影响海水稻在新疆推广的主要因素。2018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陕西延安南泥湾、新疆岳普湖、黑龙江大庆、山东东营军马场、山东青岛和浙江温州建立了6个基地,每个基地面积在几十到几百公顷不等,这是袁隆平院士团队首次在国内同时进行的种植试验。为什么选择岳普湖在新疆首先试种?全程参与该项目的山东省泰安市援疆指挥部技术人员王琦告诉记者,岳普湖县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喀什地区地势最低的区域,土壤盐碱化程度也最高,其土壤含盐量高达17‰,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王琦介绍说,2018年在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阿热盖买村试种海水稻300亩,当年亩产300公斤,2019年以来每年亩产都超过540公斤,土壤盐碱度由之前的17‰降到2‰。还实现了一年之内稻麦两作,盐碱地改造成良田的试验成功了。受此结果的鼓舞,2020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新疆基地又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建立示范项目,助力当地民众增收。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新疆基地负责人张立山称,目前,新疆重度盐碱地改造成良田2000亩,主要采用“四维改良法”。新疆盐碱地多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附近地方水质盐碱度含量都较高,且缺乏可用的淡水资源,即便引水灌溉,受盐碱地土壤的渗透特点以及大量蒸发,灌溉水也根本存不住,反而会耗费大量淡水资源,因此还得在盐碱地土壤改良上想办法。张立山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提出的土壤四维改良法,非常适合在新疆推广使用,而且成本低。它是一个整合了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耐盐碱水稻四大农业生产要素的技术配套方法。四维改良法基本包括耐寒性水稻、耐旱性水稻耐、耐盐碱水稻这些有一定抗逆性的水稻品种,这是一个基础,又构建了土壤调理剂和植物生长素,土壤调理剂是利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来解决贫瘠的土壤当中一些中微量元素的配比,让它更加适应植物的生长。要素物联网系统是土壤四维改良法中最核心的部分。这套系统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根据土壤性质,在地下1到1.5米的深度埋置管道收集土壤间隙水,让灌溉水稻的水循环利用,同时阻断含盐量高的地下水往上反渗透到耕作层伤害作物。第二部分就是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将作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态势,病虫害等信息即时采集传到数据中心,由人工智能和农业专家提出解决方案,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约淡水资源,同时对肥料和农药进行科学精准的管控施用。据记者了解,目前,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新疆基地及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种植海水稻大约3万亩,因为在部分盐碱程度较低的区域,农民可以自行使用海水稻种子种植,且产量不低,具有扩大规模种植的条件。张立山表示,除改造2000亩重度盐碱地,取得示范效应外,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新疆基地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还通过与农民合作种植海水稻一万多亩,实现了较高的产量,农民获得了较好的收益。预计2023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他说,盐碱地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富硒,海水稻米营养价值高,市场很认可。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海水稻种植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转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