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出川”,四川“出圈”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飞栈连云的古蜀道是南北丝绸之路的枢纽线、中外文化的交流线、自然人文的生态线,也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迹之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智慧与坚韧重塑时空。从天梯石栈到通衢大道,从雄关漫道到通江达海,不同时代的交通要道在此交汇,见证巴蜀文明层累构造的历史之变,勾勒出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大写意”到精耕细作“工笔画”的时代之变。近日,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调研行来到蜀道集团,共同探索蜀道“出川”、四川“出圈”的“道路密码”。研发新技术,开启新赛道,走上新平台。近年来,蜀道集团正在建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型企业。“眼下,集团正以‘两个转型、三个创新’为主线全面布局。”蜀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加快推动从功能型为主向功能型与竞争型并重转型,从国有投资平台向综合型产业集团转型,大力实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蜀道”。千古嗟叹的“难于上青天”,得解“天堑变通途”。公路中,雅西高速驰骋通车;铁道上,西成、成贵高铁纵横西南;云端里,天府、双流双机场构建亚欧空中货运走廊;码头旁,长江黄金水道支撑产业持续升级……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澎湃。乘势聚能,行则必至。48条进出川主通道,构建起上天入地、通江达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会处的区位优势,2013年至2023年,四川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从1535.3亿元跃升至4154亿元。今年前7个月,四川外贸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出口总值中机电产品超七成。一条条“新蜀道”内通外联,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成为开放合作、沟通世界的“共赢道”。土耳其1915恰纳卡莱大桥、科威特RA259公路、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厄立特里亚阿斯马拉铜金多金属矿项目……“中国制造”与“中国速度”出国出彩,以高品质海外工程成果展现中国企业形象,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筑路兴川,通达四海。在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调研行中,匈牙利《布达佩斯时报》总编辑阿蒂拉·莱特奈尔一直紧跟讲解员,认真聆听。“中国的道路交通建设惠及世界,无论是欧洲、非洲,还是美洲,都看到了中国人民对各国的贡献。”他说,“我非常期待中国以后有比‘蜀道’更加令人惊叹的建设。”蜀道,是一条走进心里的路。年过八旬的美国学者贾和普,今年开启了她第24次蜀道之行。几乎每年她都会专门来中国,以广元剑门关为中心,徒步探访四川、陕西境内的一段段古蜀道。她不仅为蜀道出版英文书籍并建立英文网站,还多次参加蜀道文化交流活动,并在早年被授予“剑门蜀道使者”称号。当被问起为什么她会对古蜀道如此留恋时,贾和普用很质朴的中文回答道:“我很爱这条路,美国没有这么老的路。”这里存在的一切都让她向往。蜀道,也是一座打开心扉的桥。“融入当地、建设当地、发展当地、服务当地”,始终是蜀道集团的合作发展理念。在海外项目中,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这些举措,不仅赢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更为四川的国际形象增添了光彩。“中国的道路交通发展无疑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赞比亚时报》周刊主编安德鲁·摩西·米蒂说。故事日新月异,道路越走越宽。古蜀道上,翠云廊苍柏屹立千年、枝繁叶茂,注视着一条条国际航线开通,一趟趟国际班列飞驰,一个个开放平台设立,一项项投资项目落户。从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到文明互鉴、情谊相通,古今“蜀道”在此交叠,绘就四川道路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画卷,奏响共建“一带一路”海内外民相亲心相通的协奏曲。统筹:李舫策划:史鹏飞审核:熊建文字:柳青图片:伊霄、王海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3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