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技术+政府,破解新基建建设痛点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61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0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以“数字创新融合,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从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等多个维度,纵论新基建未来。新基建无疑是未来推动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如今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高铁城轨、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多领域横跨发展的新基建,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展开,新基建是我国未来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但是新基建也存在数个未曾解决的痛点。首先,是资金问题。高技术含量,广覆盖,是新基建的特征。以5G投入为例,预计5G总投资1.5万亿,2020年年底总基站数要超过65万个。5G建设的投入将远远超过4G。如此庞大的投入,政府无法完全独立承担。而在新基建领域,我们并非只有5G,实际上新基建的7大领域总投入都是以万亿计算。不仅如此,新基建还要土地资源匹配。再者,新基建大多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在未来需要持续性投入。其次,是安全可控的问题。新基建推动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领域,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技术,比如5G技术、人工智能、特高压、高铁城轨等,但是在信息化过程中,新基建的部分关键技术不在我们自己手中。比如芯片、传感器等。一旦国际关系发生波动,而我国又不能主导这些关键技术,那么最终有可能影响新基建设施的安全性。对于数字经济的安全性,这里主要包括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但是如果没有网络安全,则没有国家安全,也就谈不上现代化。在新基建推进过程中,安全可控是一道关键的门槛。再者,新基建需要前瞻性与科学规划。我们以前推进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在前,可靠性在后,先发展,后补票。这种模式不适合未来发展,因为未来信息系统结构更加复杂,信息化在演进过程中,如果不提前做好前瞻规划,会导致越来越多无法预测的问题。此外,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也能够促使整个体系运行更加高效。比如5G基站和充电桩,分布的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在基站和充电桩进小区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给予更多协调。以上三个痛点,资金不足,运行中的安全可控,规划的匹配,都需要资本+技术+政府结合的方式来打通新基建运行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对于新基建,由于资金不足,新基建将囊括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两方面资金来实现互补。由于新基建需要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新基建的技术研发将涵盖民营企业、高等院校、政府有关部门等多个主体。由于新基建需要充足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供给,像特高压等项目还需要跨区域的统筹协作,新基建将需要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在这方面,广电运通的“技术+资本”结合“政府”的合作模式就十分典型。近日,广电运通与广东揭阳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以新基建、智慧城市治理和智能公共安全为出发点,以数字政府为核心,以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形式,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种合作很好地解决了新基建发展中的各项痛点,也为未来新基建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旧基建和新基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旧基建更多的是政府主导性质,但新基建应该是资本+技术+政府三种元素有机结合。让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基建,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深化区域合作。让新基建更加贴合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转自:新京报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9499.html

相关文章

出入境政策调整带来重大利好 旅游业有望加快复苏

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自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并要求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

多网通助力打造5G确定性网络服务

为了更好推动5G在垂直行业的创新发展,从当前生产辅助环节向核心控制环节深化拓展,加快5G行业应用走深向实,支撑5G“扬帆”远航,中国联通智网创新中心5G创新中心推出5G多网通创新产品,构建行业领先的5...

以进固稳,中国经济潜力大

冬日的金沙江畔,大坝高耸,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速运转,滚滚绿电经过特高压直流工程“闪送”华东。列车飞驰,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11月23日,第4000列中欧班列(西安)满载智能洗碗机驶向...

去年我国服务贸易稳中有增 规模创历史新高

本报记者刘萌2月1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稳中有增,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65754.3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出口26856.6亿元,下降5.8%,进口3889...

退出家长群能否打破教育的僵局?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近日,一名家长的“怒吼”火了。该家长在视频中吐槽: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或许是说中了太多家长的心思,这条视频一度飙升到微博热门话题首位...

千亿级科幻市场凸显四条新赛道

在《三体》《流浪地球》等优秀作品的引领下,中国科幻产业加速发展。近日公布的《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首次跨过千亿元门槛。从科幻文学到科幻影视再到科幻场景,科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