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更应关注自身品质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69
随着网购日渐普及,消费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第三方测评”不断涌现。面对逛不完的网店、看不尽的商品,“第三方测评”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不过,它也可能误导消费者。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不一、虚假测评、做商业广告等问题,亟待加强规范引导。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的主体,通常是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其测评结果不具备权威性,但高品质的测评有一定参考价值,能降低消费者试错成本。《报告》显示,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与消费者期待相比,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的品质尚难令人满意。93.1%的“第三方测评”账号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以主观性测评居多。55.7%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35.7%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如何有效提升测评品质,是整个行业需要深思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处于发展初期的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遭遇“成长的烦恼”,或许在所难免。一方面,因为市场准入门槛低,具备法人背景的账号仅占23.4%;另一方面,也和行业内在特征相关。测评所涉商品种类繁多,使得形成公认标准尚需一段时间。不过,标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测评公信力,不能任其处于自发状态。应建立合理的申请审批机制,防止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者混入测评队伍。相关平台有必要建立健全方便消费者对“第三方测评”进行评分的反馈机制,为测评账号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指标,把自身标准不统一的“第三方测评”淘汰出局,让更优质更科学的测评脱颖而出。作为一种消费信息服务,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必须把真实可靠作为立身之道、生存之本。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的模式,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也难以赢得长久的信任。以“第三方测评”的方式为商品打广告,或许能很快获得收益,但损害的是行业信誉。测评机构应成为合格的“第三方”,而不是市场上的“甲方乙方”。违背这一原则,很有可能失去消费者的认可。因此,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必须加强行业自律,摒弃这一不良模式。对有商业行为的测评账号,监管部门要统一备案管理,推进测评人员实名制认证与商品信息认证,做到“谁测评、谁负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事实上,面对部分“第三方测评”变味、跑偏等现象,一些部门已出台针对性举措。比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规定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及时强化监管,有助于让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回归本源。口碑要一点点积累起来,品质须时时刻刻坚守。对不少消费者而言,背后无利益相关方、体验真实可靠是消费市场“第三方测评”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提供商品品质信息服务的“第三方测评”,更应关注自身品质。把品质放在第一位,守护好测评的科学性和中立性,才能既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可靠的服务,也为行业健康发展打下行稳致远的根基。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8650.html

相关文章

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3日说,截至2020年底,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其中,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亿亩。陈明忠在甘肃省酒泉市举行的首届西北节水论坛上表...

网红节电器,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本报讯(记者唐姝)“节能神器,告别昂贵电费”……寒冬时节,不少消费者会在家中使用取暖设备,耗电量较大。为此,一些网红节电器又火了。近日,记者浏览多家电商平台发现,不少商家售卖各类节电器,价格从几十元到...

“十四五”规划中 可再生能源份额将远超预期?

“十三五”中,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有了显著优化,能源供给质量大幅提升,能源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能源体制发生深刻变革。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随着时间将近年底,关于“十四五规划”的探讨越来越多。据媒...

共享单车越来越贵了!部分城市涨至1小时4.5元 已贵过公交地铁

现象从去年开始,美团单车、哈啰单车、滴滴青桔陆续涨价,有的城市1小时4.5元,被用户抱怨价格已贵过公交与地铁市场2021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3亿人,近90%用户每周都会使用共享单车,但在使用单...

平均每天1趟 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创新高

记者近日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集团”)获悉,大湾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持续增长,今年截至7月底,大湾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3.4%,再创历史新高,平均每天开行约1趟中欧班...

传统业态积极求变谋增长 多家零售百货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改善

截至7月13日收盘,新世界、合肥百货、欧亚集团等12家零售百货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有9家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扭亏或减亏。多数公司业绩改善在上述12家公司中,新世界、欧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