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目录调整洞察新趋势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规律。指导目录的发布,有望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相关领域,促进资源要素在行业上下游汇集。新年伊始,《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的发布,在产业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是2005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首次发布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该目录的第四次全面修订修正。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产业综合实力还是产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均跃上了新台阶,尤其在规模优势、体系优势等方面遥遥领先,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也要看到,近年来,受疫情冲击、地缘政治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深刻调整。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还在持续推进,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对指导目录作出相应调整是必要且及时的。作为政府部门发布的一份指导性文件,指导目录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作用。与其他公共政策不同的是,指导目录旨在引导经济发展把着力点转向实体经济,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的指导目录明确了鼓励、限制和淘汰的产业和行业,在总体保持此前目录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目录的指导性、可行性,使其不仅是政府项目管理以及制定实施财税、信贷、土地等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成为广大企业兴业投资与生产经营的重要参考。与上一本指导目录相比,调整后的鼓励类目录新增了“智能制造”“农业机械装备”“数控机床”“网络安全”等行业大类,以及相关领域中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的条目,限制类目录主要对高耗能、高排放、资源依赖性较强的行业进行约束,淘汰类目录主要针对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及产品等。从目录分类看,只要是符合绿色低碳智能等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制造业领域,有利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大市场的领域,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业短板领域等,均为受到鼓励且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产业,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市场空间。不过,对于广大企业来说,指导目录的变化或许也会带来阵痛,对此需要全面客观理性地加以分析。短期看,目录的变化可能会给部分企业带来一些直接影响,比如一些项目的前期已有较大投入,但未来市场需求可能逐步被新产品替代,还有一些行业发展的生态已发生变化,转型升级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攀升,继而对企业利润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但从长期看,指导目录变化会倒逼企业加强市场调研、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规律。指导目录的发布,有望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相关领域,促进资源要素在行业上下游汇集。事实上,未来企业的竞争,不仅仅只是技术或资本的竞争,更多的是对产业链供应链控制能力上的竞争。也就是说,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将是其所在产业集群与另外一个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透过指导目录的变化,广大经营主体要善于洞察产业新趋势,积极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努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赢得主动。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8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