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招!这类房子将受到严格限制,又一个炒房口子被堵死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85
今年以来,作为楼市热点城市的深圳,各种新闻不断,引来无数吃瓜群众围观,场面好不热闹。继出台“史上最严楼市调控”之后,深圳近日又放出大招――停止商务公寓项目审批,减少商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及配套用地比例。那么,深圳为何突然停止商务公寓项目审批?其他城市是否会跟进操作?楼市下一步将何去何从?7月31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联合发布《关于停止商务公寓审批的通知》。商务公寓,也就是为商务人士提供中短期商务与住宿服务,不提供学校、幼儿园等居住配套的办公类建筑,其用地分类属于商业用地。具体来看,《通知》包括了以下内容:在深圳范围(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停止新的商务公寓项目的规划审批和用地出让方案审批;已经审批通过的,可按原规定继续办理后续审批手续;已批规划尚未签订合同的商务公寓项目,鼓励转为可售型人才住房;今年以来,深圳成为全国楼市上涨的领头羊,各路炒房客接踵而至,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7月15日,深圳出台了史上最严格的“深八条”楼市调控政策。事实也进一步证明,最严调控政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深圳楼市调控新政发布后第二周,二手房网签量环比大跌66.95%,较新政策发布前的高点回落了83.03%。深圳再放大招,有何深意?其实,这要回到商务公寓本身。近年来,商务公寓呈现出明显的类住宅化倾向,已偏离“服务商务人士”和“短期住宿”的出发点。专家分析认为,在不少城市,商务公寓已经成为投机炒作的对象。这是因为,公寓“不限购不限贷”,且多数位于城市中心,价格一般比同类地段住宅便宜,受到不少购房者青睐。公寓的存在,本是为了缓解住房紧张的现状,提供短期居住的服务,但在不少地方却呈现出“住宅化”特点。实际上,2017年,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上海等城市已停目审批公寓式办公项目。住建部批准新的《办公建筑设计标准》自2020年3月1日实施,新标准已取消了公寓式办公楼。根据深圳市相关部门发布的解读,深圳停批商务公寓,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深圳的实际管理需求,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管理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强调将继续加大住宅用地供应,保障市民安居需求。深圳叫停公寓审批,旨在进一步遏制楼市投机炒作,如此一来,又一个炒房口子被彻底堵死。深圳此番操作,将对楼市产生哪些连锁反应?其他地方会跟进吗?可以肯定的是,从“史上最严楼市调控”出台,到堵上商务公寓口子,足以看出深圳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和严控决心。对于下一步楼市调控的大方向,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给出定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最新定调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楼市调控的政策是一以贯之的,决心不会动摇。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是一以贯之的目标。通过深圳的做法可以看出,只要楼市存在投机炒作行为,调控政策就会应运而生。房住不炒的定位被再次明确、反复提及,这种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因此,炒房客可以洗洗睡了;而刚需购房群体也需要留意,小产权、公寓等特殊类房子需要谨慎购买!转自:中国经济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7471.html

相关文章

中消协:农村集贸市场消费者感知总体好转

农村集贸市场的消费环境如何?中消协近3年对农村集贸市场进行调查体验发现,农村消费者整体感知度水平总体良好、有所提升,但“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过期商品等出现反弹式增长。近日,中消协发布2020年6...

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逾五成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尹倩芸)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下称“乘联会”)9日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26.8万辆,同比增长50.5%,环比增长5....

内销改善 一季度家电市场逐渐恢复

今年一季度,经济回暖,餐饮、旅游等领域消费复苏,而家电市场,由于其低频消费、换新需求不紧迫等耐用品消费属性,复苏步伐相对较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家电市场销售额累计达1464亿...

上海"十四五"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

近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上海以建设都市旅游首选城市、国际旅游开放枢纽、亚太旅游投资门户、国际数字旅游之都为发展目标,构...

我国力争到2027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文提出,推进钢铁行业主体设备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和能效提升,到2027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0%以上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关键工序数...

扫码消费岂能变成“强制关注”

“不扫码注册会员,没法点餐”“得扫码关注才可以缴停车费”“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本应带来便利的二维码,如今却因强制关注公众号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等情况的出现,成了消费的“拦路码”。中国消费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