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清理“毒妆”,“厌世妆”“撒旦妆”仍有发布…
吸毒者的妆容竟成为小红书美妆博主们竞相模仿的对象。媒体曝光后,“毒妆”清理了,小红书上的“撒旦妆”“厌世妆”还在接力博眼球……浓重的暗色系妆容,配上昏暗的背景图,并贴上“疯批美人”“厌世妆”等标签……近日,一股“仿毒虫妆”的热潮在社交平台兴起,某热播韩剧中吸毒者(剧中名为“李莎拉”,也被称为“毒虫”)的妆容成为小红书平台上不少美妆博主竞相模仿的对象。此类仿妆不乏追捧者,但也有声音指出,“不该让‘仿毒虫妆’过度娱乐化。”截至发稿前,小红书平台涉及“仿毒虫妆”的内容已检索不到,但仍有部分博主发布以“李莎拉”为创作灵感的“厌世妆”“撒旦妆”等“擦边”类仿妆。为此,未来网记者联系了小红书方面工作人员,并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近日,韩剧《黑暗荣耀》在社交平台掀起热议,其中一位吸毒者的角色妆容,更是成为美妆博主们的创作素材。在博主们的视频中,她们将自己的面部画上浓重的暗色系妆容,配上昏暗的背景图,并将所谓的“仿毒虫妆”称为“疯批美人”“厌世妆”“颓丧美人妆”,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及跟风模仿,部分内容点赞量破数万。记者注意到,对于“仿毒虫妆”,网友们的看法各执一词。除了追捧者之外,也有网友提出质疑:“不该让‘仿毒虫妆’过度娱乐化。”“这种妆也来抖机灵!未成年人看后什么心态啊!”……随后,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有关吸毒者面容对比的真实图片,并配文称,“糜烂的毒疮、脱落的牙齿、坍塌的五官……这些并非影视作品中的‘造型’,而是普通人染上毒瘾后外貌的真实变化。”仿妆是近年来流行于各大网络平台的一种美妆模仿形式,不少明星、影视角色都曾成为美妆博主们镜头前模仿的对象,以此获得流量、吸引粉丝。仿妆原本无可非议,但近年来,不少较为极端的仿妆内容出现在大众视野,陷入争议。例如,此前的“新冠仿妆”“家暴妆”,甚至是“劳荣枝仿妆”,都曾成为美妆博主们的素材来源,被网友调侃为走“黑红”路线。记者注意到,截至发稿前,小红书平台涉及“仿毒虫妆”的内容已检索不到,但仍有部分博主发布以“李莎拉”为创作灵感的“厌世妆”“撒旦妆”等“擦边”类仿妆。其中一位博主还在仿妆视频中配文称,“以别人的痛苦而欢欣者,就是撒旦。”为此,未来网记者联系了小红书方面工作人员,并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事实上,随着美妆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未成年人较早接触到各类美妆产品,加入美妆大军。来自厦门的高中生程程(化名)刚过完18岁生日,收到的生日礼物中就包括多款美妆产品。程程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其自15岁开始就陆续接触护肤、彩妆类产品,平时也会看一些美妆博主分享的化妆教程。“孩子上了初中后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仿毒虫妆’类的模仿视频能给孩子看吗?”来自北京海淀区的家长陈女士也向未来网记者表达了内心的担忧。而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仿毒虫妆”及对影视剧中负面角色的模仿、追捧,易对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仿毒虫妆’以及‘擦边’的仿妆者们为了追求更大流量、更多利益,不惜拿别人的痛苦来进行消费和娱乐,这是很残忍的事情。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网络世界的各种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很容易因好奇心而误入歧途。”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青少年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青少年文化建设促进计划发起人方进宝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樊春雷同样认为,青少年步入美妆大军是自我成长到特定阶段的心理需要使然,从重视外部形象管理发展为自尊、自爱,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不加分辨地接受互联网上的信息,会导致青少年自我发展上的混乱,不良仿妆内容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取向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仿毒虫妆”及相关“擦边”内容的发布平台,小红书需承担内容监管、筛查之责。上海市浩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敏律师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仿妆内容属于低俗审美,虽然谈不上违法,但这种泛娱乐化的行为已没有底线,容易让受众产生价值观的误导,平台应严禁传播。“”记者注意到,小红书平台于2022年5月发布了一份“社区公约”,对于内容分享、互动、交易、营销等均附有细则要求。其中包括“请尽量避免过度修饰,尤其在美妆、穿搭、探店等为他人提供建议的领域”“请避免使用夸张、猎奇等手段吸引用户点击”等。对此,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向未来网记者表示,目前,小红书对于“仿毒虫妆”及相关“擦边”内容并没有直接、明确的规定。“。”“对于‘仿毒虫妆’等颇为猎奇的内容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平台有义务通过技术手段承担监管、筛查之责,”方进宝表示。作者|未来网记者凌萌校审|国宁终审|宋广辉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