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逐“绿”前行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4亿千瓦,达到14.04亿千瓦,同比增长20.8%,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9.9%。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易跃春表示,可再生能源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的跃升发展新阶段,逐步成长为支撑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11月29日,“十四五”时期国家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也是国内一次并网的最大单体光伏项目。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腹地,由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联合亿利集团投资建设。该项目装机规模200万千瓦,占地10万亩,配套容量400兆瓦/800兆瓦时储能系统以及10万亩沙漠治理生态建设工程。该项目年均生产绿电4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9.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0.8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1.23万吨。这只是我国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逐“绿”前行,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新增1.9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加近1亿千瓦,同比增长90.8%,在全国新增总量占比76.4%。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4.5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0亿千瓦。“在'双碳'目标支持下,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助推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易跃春说。技术创新是能源转型的加速器。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高效光伏发电、大容量风电等一批先进技术装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11月10日,全新一代18兆瓦海上直驱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下线。这是目前已下线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海上直驱风电机组。据悉,18兆瓦海上直驱风电机组由3万余个部件组成,机组轮毂中心高度160米,相当于53层居民楼的高度,风轮扫风面积5.3万余平方米,相当于7.5个标准足球场;其配套的叶片单支长126米,是针对年平均风速每秒10米以上的海域开发的,可抵御风速达每秒80米的超强台风。不仅风电技术不断突破,光伏发电技术同样日新月异:11月3日,隆基绿能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3.9%,刷新该领域世界纪录;11月27日,极电光能表示,其研发的1.2×0.6平方米商用尺寸钙钛矿组件全面积效率达到18.2%;11月30日,协鑫光电再发重磅消息,其研发的面积为279mm×370mm的钙钛矿叠层组件效率达到26.17%,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行业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并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新技术、新场景深度融合,实现可再生能源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易跃春说。“技术创新是新能源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技术高端化、应用场景化、产业生态化,一系列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并与大数据、5G传输、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合。可再生能源目前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易跃春说,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电力供应的技术体系有待提升;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形成支撑能力还需时间积累;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工业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等。如何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易跃春表示,要从政策、技术、机制等环节全方位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构建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的友好环境。比如,进一步完善各项产业政策,构建适应新阶段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基础;积极培育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易跃春还表示,要发挥大型新能源基地“集团军”“主力军”作用,推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化、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海上风电集约化开发,保障大体量的绿色低碳能源供给。张传卫说,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创新。“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清洁能源智慧化和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模式创新,使新能源应用端成本进一步降低,以更低价格惠及人民。”(记者叶伟)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6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