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智能制造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介绍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而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
简述我国在智能制造行业上上的布局?
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工业3.0”(信息化)还待普及,“工业4.0”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智能制造产业链包含上游材料,中游生产以及下...
如何理解“智能制造”?制造业工厂该何去何从?
所谓智能制造,就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
智能制造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在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化制造技术的运用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和劳动强度,还能加快企业的升级转型,摆脱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我国工程机械由大变强的转...
智能制造产业都有哪些
机器人、人工智能、VR等行业、无人机、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能物流、3D打印...
数字化为智能制造产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易云科技从多年的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的角度认为数字化为智能制造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出发:1. 来自产品质量。客观讲,我国产品整体合格率不高,质量也不太稳定,对于装配类产品,零部件之间间隙...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而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5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本期刊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对《建设指南》的解读,以推动工信行业、企业与国标对标,形成各领域、各层次智能制造融合创新合力。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智能制造具有较强综合性,不仅仅是单一技术和装备的突破与应用,而且还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集成,是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但制造环节互联互通等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对跨行业、跨领域的智能制造标准化需求日益迫切。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5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包括《中国制造2025》中10大应用领域在内的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为便于企业参阅,《建设指南》对现有智能制造相关标准按“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进行了分类整理,构建由“5+5+10”类标准组成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建立标准体系的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标准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并发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立项提供依据。《建设指南》是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内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及制修订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对智能制造标准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涉及多个行业、多个技术领域。依据《建设指南》的相关要求,充分结合我国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总体发展布局,适时制修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制造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有利于推动解决制造环节互联互通、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问题。《建设指南》全面纳入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基础通用、关键技术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并对已制定、制定中的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以聚焦制造业优势领域、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原则,主要面向跨领域、跨行业的系统集成类标准,通过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重点解决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基础瓶颈问题。三是明确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理念。《建设指南》依据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基础差、行业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充分考虑标准的适用性,突出强调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制定与产业化;《建设指南》的部分内容充分借鉴了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标准化内容,并与先进制造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参照,推动将相关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同时,也要将适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适时转化为国家标准,努力建设一个兼容性好、开放性强的标准体系。四是有利于建立与时俱进、持续进行的标准完善机制。《建设指南》是基于当前智能制造的技术特点以及对智能制造的认识进行编制的,但智能制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庞大系统,产业界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随着智能制造技术、产业的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计划每2~3年对《建设指南》进行修订,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不断推出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并率先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到2020年,力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全覆盖,并在制造业全领域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