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出游人次多了 新高之后还得有“新质”
假期通常是观察消费的重要窗口,今年中秋、国庆双节连休,消费表现几乎是今年以来各项消费表现的缩影:旅游相关消费成为假日消费主力,各地人流、车流、物流持续复苏,逐步接近、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以主力的旅游消费为例,文旅部数据显示,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高速公路流量单日峰值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消费者出游热情高涨,以至于社交媒体上有网友调侃称“假期14亿人都不够用了”,因为每个热门景区的火爆程度都仿佛有1亿人在现场。另外,相较过往三年,今年“国庆假期朋友圈摄影大赛”,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有明显增加。数据显示,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达15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高于端午的63%。同时,备受关注的旅游客单价也迎来明显改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8%,为疫后节假日旅游客单价的最高水平。今年以来,每逢节假日,外界描述时都会加上“疫情之后第一个”前缀,意在凸显修复与好转。的确,不论是最新出炉的中秋、国庆假期消费数据,还是此前的五一、端午、暑期消费数据,都指向今年以来消费形势,尤其是旅游、服务等消费的持续好转,振奋人心。也正因于此,过往假期外出只能看景区“人山人海”的困扰某种程度上成为复苏的喜悦:既欣喜于活力释放,也欣喜于前景可期。不过,修复是为了回归常态,消费增长终将回到与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当前消费复苏的韧性,即是未来增长的动力,也是供给端持续优化的底气。事实上,节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30条措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其中8条都在部署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除此之外,从需求端来看,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关乎两点:有钱、有闲。因此,还需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谋划错峰休假、弹性作息的鼓励措施等系列工作的统筹配合。记者秦燕玲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4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