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

数智人2023-09-30产业资讯174
2013年9月29日,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随后发布实施全国首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十年前,中国为何要建立自贸试验区?十年来,自贸试验区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发挥了哪些作用?新起点上,自贸试验区建设还将如何发力?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杨正伟。“十年来,自贸试验区从上海起步,党中央先后决策部署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它们敢为人先、大胆创新,打造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杨正伟开门见山地给出评价。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亲历者,他回忆,2013年中国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之际,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国际经贸规则加快重构,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也出现新变化。中国要更好把握历史机遇期,必须处理好与国际经贸规则和通行做法的关系。“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寻找新突破,这确确实实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杨正伟说。谈到扩大开放,负面清单是个备受关注的关键词。2013年7月,中美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达成共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为基础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今天,我们谈高水平开放都会谈到负面清单。但在十年前,当外方提出要用负面清单跟我们进行投资谈判的时候,负面清单对我们来说还是新生事物。”杨正伟说,党中央设立自贸试验区,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试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践证明,我们管得住、管得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于2017年推向全国,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也越迈越大。”他介绍,与2013年相比,目前我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幅度超过80%,在各个领域的开放水平均有大幅提升:农业方面,仅种业领域尚有部分限制;制造业方面,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实现全面开放;服务业方面,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0.4%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5.1%,增速高于全国24.2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推动‘制度良种’在全国生根发芽。”杨正伟说。他介绍,在国家层面,自贸试验区累计总结提炼形成了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在地方层面,各地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自主推广2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建成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设第一个自由贸易账户、实施第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杨正伟说,十年来,自贸试验区推出一大批改革创新举措,有效发挥了制度创新的“头雁”效应。以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为起点,党中央先后分6批部署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进行自贸试验区合理布局,可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更好地验证试验成效。”杨正伟说,自贸试验区已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中。杨正伟介绍,各自贸试验区围绕战略定位和产业优势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建成了油气、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推动融资租赁、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以“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浙江自贸试验区推进油气全产业链改革创新;江苏自贸试验区集聚4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湖南自贸试验区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排名世界第三……细数各自贸试验区在产业链集聚方面的显著成绩,杨正伟认为,推进差异化探索,能使不同地方的经济特点、产业基础、地理条件、对外交往等各方面的优势得到更好发挥,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发展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杨正伟表示,将按照党中央的统筹部署,推动加大赋权力度,把更多改革事项优先放到自贸试验区试点;提升开放水平,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扩大市场准入水平;增强发展动能,鼓励各自贸试验区聚焦特色重点产业开展全链条集成创新,打造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记者谢希瑶)转自:新华社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48788.html

相关文章

2022年全国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报告

2022年,文化和旅游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系统谋...

巴拿马辟谣:运河航道没瘫痪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23日报道,因气候干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从7月开始限制船只过境数量,这导致河道逐渐拥堵。在高峰期,这条航道的太平洋及大西洋入口处挤满了滞留超过20天的船只,多达200艘船排队等待过境...

国内首次实现大规模核能工业供汽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樊巍】《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6月19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我国核...

源头低碳 过程减碳 终端固碳 炼化行业“绿化”路径进一步明晰

“炼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长足进步。去年,我国炼油和乙烯产能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石化大国。但这一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炼化行业碳排放量高...

储能行业延续火热态势 开年130个项目新获备案

本报记者丁蓉新年伊始,储能行业延续了去年的火热。《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各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信息发现,开年以来截至1月7日,全国各省新获备案的储能项目已超130个。储能行业高速增长,大幅提振市场信...

2025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达188亿美元

近日,IDC发布的《IDC全球网络安全支出指南》预测,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97.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增长至187.9亿美元,5年CAGR约为17.9%,增速持续领跑全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