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报告显示:近半数超大特大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提高

数智人2023-09-14产业资讯167
城市通勤效率是影响城市宜居指数的重要因素。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发布《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平均为76%,其中超大城市平均为69%、特大城市平均为77%,近半数超大、特大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比上年有所提高。超大城市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得到改善,北京极端通勤人口比重约为28%,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近年来,我们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快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推动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升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群众通勤体验得到改善。”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要看到,部分城市职住分离情况仍需重视。根据《报告》,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人口比重为50%,连续3年下降。超大城市平均通勤距离为9.6公里。其中,北京市的平均通勤距离为11.7公里,仍是通勤距离最长的城市。“平均通勤距离体现了职住分离的真实状况,决定着交通压力与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告诉记者,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越高,说明城市能够就近职住、绿色出行,拥有幸福通勤体验的人口比重越高。从城市轨道覆盖以及公交接驳情况看,《报告》显示,2022年,选取监测的41个地铁运营城市轨道总里程近1万公里,轨道站点800米周边区域覆盖的通勤人口比重平均水平为19%,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每公里新开轨道线路,有的城市能够服务4000人便捷通勤,有的城市只能够服务1700人。”王凯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并不能只看长度,还得看效率,注重线路走向和通勤需求相契合。再看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根据《报告》,我国主要城市47%的通勤者45分钟内能够通过公交方式通勤,超半数城市的公交通勤效率比上年有所提高。“靠近居民区提升线路覆盖率,持续优化公交接驳,提升‘最后一公里’出行体验,对于改善通勤体验十分重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说。为了打造更加快捷便利的通勤交通,不少城市正在采取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路网结构、推进交通治理等措施。在北京,经核定的单位通勤班车在早晚高峰时段可使用公交专用道,通行效率明显提升;在上海,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开行多条接驳公交,强化共享单车投放;在成都,借助“智慧大脑”辅助城市公交高效进行排班、发车等工作,优化乘车体验……专家表示,随着多种举措逐步落地,市民的“上班路”将更加舒心顺畅。(记者丁怡婷)转自:人民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48099.html

相关文章

上周(7月3~7日)石油和化工指数多数上涨

上周(7月3~7日),上涨成为石油和化工指数的主基调。化工板块方面,化工原料指数累计下跌1.03%、化工机械指数累计上涨0.77%、化学制药指数累计上涨0.20%、农药化肥指数累计上涨0.95%;石油...

国家卫健委:将于明年在15个省份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各地落实《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老...

今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预计近两万亿元 夜游成文旅发展新引擎

近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夜间经济研究成果发布活动在深圳举办。《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测,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将达到1....

今年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跨前一步强化央地监管协同,着力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定不移深...

2023年水路货运量首超90亿吨大关

核心阅读水路运输运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单位能耗少,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2023年,我国水路货运量首超90亿吨大关,规模达到2012年的两倍。当前,我...

周生生对用户订单一“砍”了之合理吗

商家因价格设置错误而“砍单”的现象并不少见。近日,多名消费者称,在电商平台看到周生生官方旗舰店有活动优惠,因而购买了黄金饰品,但商家称商品价格设置失误,无法发货,要求用户主动退单。还有的消费者因购买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