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数智人2023-09-13产业资讯187
在博物馆触摸历史,到图书馆浸润书香,行走传统村落品味乡愁,亲近多彩非遗体验传承……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形势喜人。206.19亿元!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3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电影票房创下历史新高,突破200亿元,观影人次5.05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180.57亿元,市场占比87.58%。规模日益扩大、效益持续提升,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是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文化建设成就斐然,绘就新时代美好生活新画卷。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均等化发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在舒适宽敞的阅读空间拿起一本书,度过充实的一天;在家门口的广场上跳一支舞,步伐里满是健康快乐;看一场露天电影、听一曲传统戏剧、闹一场“村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如今在浙江,遍布田野乡间的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文化活动的频次和品质,并不比城市逊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计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文化礼堂天天有人气、四季有活动。不只是浙江,放眼全国各地广大农村、社区,已建起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超过57万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家门口的阵地里,服务数量和质量也在持续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各地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让分散、独立的资源形成组织体系,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不断输送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北京、天津等地发行“文化惠民卡”,将优惠文化产品打包,让群众自主选择;青岛、成都等地通过打造文化超市,采取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满足多元需求……为丰富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有针对性地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让群众自主“点菜”。以前,公共文化机构的开放时间并不能完全满足上班族、学生的需求,如今,多地加强错时开放、延时开放,并开展“图书馆之夜”“博物馆之夜”“美术馆之夜”等形式多样的夜间服务,赢得广泛赞誉。以高质量供给增强文化获得感全国文化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文化新业态行业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0.9%。当前,我国拥有电影银幕超8万块,是世界上拥有银幕数最多的国家。8万多块银幕有力地支撑起中国电影的市场根基,电影票房稳居世界前列。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带来丰硕成果,文化生产力和创造力不断释放,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喷涌而出,带给观众切实的获得感。今年暑期档,《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类型丰富、题材多样的影片表现亮眼;近年来,《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等电视剧作各具特色,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只此青绿》《咏春》等舞台作品成为爆款;《雪山大地》《千里江山图》《本巴》《宝水》《回响》等文学作品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随着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推动,一大批优秀作品与编辑、出版、宣传等环节形成全产业链,创作生态蔚为壮观……这些作品不仅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今年6月,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发布。纵观名单,上榜企业既取得了亮眼的经济效益,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践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企业顺应时代发展大潮,在深耕主业的同时,纷纷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多措并举巩固拓展市场、发力新兴渠道,做出新突破、取得新成绩。各类国产版权产品、文创产品市场占有率屡创新高、亮点频出,“国潮”成为涌动在年轻人中的文化新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累累硕果,人民群众对国产文化产品的接受度和喜爱度越来越高,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更好走向世界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等各大国际书展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受读者青睐。截至目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已翻译出版37个语种,发行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日文及中文繁体等8个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题出版物、京剧、昆曲、影视剧等纷纷“出海”,持续“圈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欢乐春节”、“四海同春”、中国文化年(节)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近年来,国产影视剧的海外表现也十分亮眼,让海外观众领略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不仅古装影视剧保持了良好的海外反响,一大批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动画作品也在海外广受欢迎,成为文化“出海”新符号。《人世间》早在拍摄阶段就被海外公司看中,聚焦脱贫攻坚的《山海情》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三体》实现国产科幻剧集海外传播“零”的突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安三万里》在海外受到关注……国产影视剧“出海”焕发出新的面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网络文学也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超过1.5亿人,访问用户超9亿,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书籍、影视剧、文化交流活动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得以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日益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于世界。本报记者刘阳郑海鸥版式设计:张丹峰《人民日报》(2023年09月13日第06版)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48037.html

相关文章

单日突破8万吨 中蒙口岸甘其毛都过货量稳步提升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获悉,今年以来,受精准防疫、智能通关等利好因素影响,作为中蒙重要货运通道的甘其毛都口岸过货量稳步提升,单日通关量突破8万吨,创2020年11月18日以来单日最高纪录。...

工信部:2025年将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据新华社广州电(记者王浩明、孟盈如)在6月26日广州举办的APEC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际合作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说,到2025年,将力争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

警惕!手机“以租代购”背后暗藏猫腻

本报讯(记者刘兵)近日,北京消费者张杰对记者反映称,自己遭遇了手机“以租代购”陷阱。原来,张杰在某租赁平台购买了一台苹果14Plus(256GB)手机,以租代购分期12个月,每期还款492元,已经还了...

多地推动燃气设备更新改造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城市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作出的重要批示,近日全国多地召开专项治理部署会议,重点推进老化燃气设备更新改造。相关上市公司全力配合,积极推进更新改造项目落地,消除燃气安全隐患。业内人士...

中国邮政建成营业网点5.4万个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赵文君)截至目前,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已建成5.4万个营业网点、42万个邮乐购站点,农村邮路日均里程超过420万公里,构建起惠及全民的庞大邮政网络。10月9日是第54届...

AI客服莫成“拦路虎”

沈海涛作当下,越来越多商家开始采用AI客服,利用智能语音等技术服务用户,节约人力成本。与此同时,不少用户发现,一些智能客服并不智能,识别不了问题尤其是个性化问题。有的商家用上AI客服就没了人工客服,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