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行业:绿色低碳促转型 智能创新高质量
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型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关乎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的发布实施将为推动石化化工行业平稳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对农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深远。它不仅为我国农药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更为我国农药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石化产业全行业营业收入16.56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收入的12%,实现利润总额1.13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利润的13.4%。进出口总额1.05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6.6%。石化产业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且为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农药产业属于精细化工产业,也是石化化工行业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农药生产、使用、出口大国,农药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的十年,我国农药企业在规模上大踏步、迎头追赶。2014年全球农药20强榜单中,中国农药企业仅占据4个席位。到了2022年,中国农药企业已差不多占据半壁江山,中国农药产业已经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拥有重要位置。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农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2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7%;行业销售收入、利润均实现历年最高。尤其是配合转基因技术使用的大宗除草剂生产企业,利润达到数亿至数十亿元。在行业运转周期呈现良好态势的有利形势带动下,近期行业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总额达到1000亿元,其中有数百亿资金投向了西部地区。农药企业尤其是原药企业对于中间体的投资项目更加热衷,这也说明原药企业开始重视中间体的相关配套项目,逐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当然,如此大规模的行业投资将有助于整体提升农药企业产值规模和经济效益,提高行业集中度,巩固全球农化“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为我国粮食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向未来,当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单一产品生产企业越来越多时,行业竞争将愈加惨烈。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些新老问题仍交织存在,诸如创新能力不足、转型升级任务重、产品淘汰压力大、品种结构更新换代任务繁重、能耗双控和安全环保压力仍将持续等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经济全球化撕裂带来供应链阻断,印度农药供应大幅度提升等问题凸显,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拥挤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农药企业不仅要埋头生产,还要放远眼光、合理布局,认清自身优势,做好自己的行业发展定位。(一)科技创新是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工作方案》提到,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稳预期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和大中小企业在投资、创新等方面内生动力。农药产业永远是一个创新驱动的产业,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产业。过去的几年,我们见证了许多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这些变革为农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目前行业内已经登记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数十个,其中不乏具有独特作用机制,销售量快速增长的品种。农药产业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加强新型农药研发。我国农药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强新型农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药的安全性和效果。其中,生物农药以及生物技术的创新研发将改变农药的生产与市场应用面貌。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是未来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将大力发展生物农药,预计到2025年,我国生物农药产量将达到10万吨(折百原药),占我国农药总产量的5%。近日,由湖北省农科院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10家全国生物农药研发重点单位,以及先正达集团中国、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康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全国生物农药优势企业,采取“1+10+8模式”共同建设湖北省生物农药技术创新中心。加强生物农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协同攻关,加速生物农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动生物农药产业整体提升,全面提升生物农药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研发空间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进口国,但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20年12月,《“十四五”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实现重要作物转基因品种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开放以及基因编辑有经济修饰技术的创新应用将极大地影响农药的产品销售状况。2021年以来,我国已有6个玉米品种和2个大豆品种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这些品种中有一部分是耐草甘膦转基因品种,有望为未来我国草甘膦市场打开增长空间。——智能高效施药器械推广应用。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农药施用方式搭载互联网遥感技术的发展将改变农药的销售行为和模式。作为智慧农业重要的一部分,植保无人机创新应用不仅能大幅度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喷洒效率,还具有节约环保、方便搬运、环境适应性强等多重优势,新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正在推动农业迈向现代化、规模化和智能化发展阶段。(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是保障《工作方案》提到,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实施老旧装置综合技改、高危工艺改造和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设施升级改造,提升装置运行效率和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水平。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企业搬改关,支持加快进度,鼓励搬迁改造同兼并重组、产品升级结合。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标准,遴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重点行业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行业智能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现代农药生产体系,首先要优化生产布局,引导农药企业入驻符合产业定位、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评的合规园区,促进产业做优做强,加大退出高风险、高污染产能的力度,控制过剩产能,重点发展31个农药产能园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全链条生产布局,推进农药企业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逐步改变农药企业多小散的格局。——打造“专精特新”产品。对农业生产而言,我国农作物品种多种多样,病虫草害发生的几率与轻重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用不同的农药产品形成一套完备的解决方案。2022年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有效成分达到751个,比2010年增加134个。截至2022年底,农药登记产品总数44811个(不包括仅限出口产口),比2010年增加15614个,农药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对农药企业来说,应当聚焦主业、打造优势、以质取胜、规范经营、勇于创新,专注农药原药的研发及生产、深耕细分市场、重点抓住特色产品、不断创新,从“小而多”到“精而强”。如果农药企业将某一产品做到极致,都有可能成为全球农药产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因此,与其把精力放在一些常规过剩品种的产能扩张上,放在一些热点品种的仓促上马上,不如寻找适合自己发展路线的产品,摒弃大众化普适性的路线,在产品“专精特新”上练内功,打造属于自己的“专精特新”产品,不断为粮食安全提供绿色高效的作物保护产品及服务,为全国乃至全球农业健康绿色发展和农作物丰收贡献科技力量。——发挥政府生产调控职能。政府应切实发挥生产调控职能,强化监管服务,完善农药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等监督管理。推进落实农药登记与生产许可的衔接,建立健全农药诚信体系、追溯管理体系。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坚决遏制企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严格生产准入,遏制产能无限扩张,打击非法生产,优化生产布局,保障农药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推动农药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绿色低碳是手段《工作方案》提出,鼓励外资企业发挥原料、技术、市场优势,加大在华石化、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绿色低碳等领域投资,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研发绿色高质量产品。面向重大病虫防控和农药减量化要求,支持发展高效低风险新型化学农药,逐步淘汰退出抗性强、药效差、风险高的老旧农药品种和剂型,严格管控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性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大力发展水基化、纳米化、超低容量、缓释等制剂,逐步实现农药剂型的高效化、绿色化、无害化。——加大智能化升级改造。支持农药企业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企业设备大型化、生产连续化、控制自动化、监测智能化,促进大宗原药产品生产以及制剂加工逐步实现自动化控制。另外,大力推广微通道反应、高效催化、反应精馏成套技术,优化工艺设计和生产流程,鼓励设备更新,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以及生产过程中副产物与“三废”治理的碳排放。——完善科学用药方案。以绿色农药为导向,以安全用药为抓手,以农药减量化为目标,根据不同区域市场需求和病虫害特点,深入开展科学安全用药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农民用药水平,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化使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石化化工行业在保障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对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做好农药的稳产保供工作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药产业的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实现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新时代下,安全、绿色、高效又为农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双重责任要求我们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生物农药等绿色农药研发登记、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减量增效使用、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药生产方式和使用模式。同时要不断扩大产业全球布局,为我国农药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巩固全球农化“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优势。我们相信,在相关政策、石化化工行业以及中国农药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时代大势,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定前行,就一定能够绘就一幅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转自:中化新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4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