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势头强劲 A股公司半年报彰显中国制造全球竞

数智人2023-08-31产业资讯198
“出海”是2023年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从国内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到中国出口“新三样”,上半年的多项经济热点、亮点均与出海相关。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亦折射企业出海的积极变化。Choice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披露半年报的4566家上市公司中有1024家实现境外收入的同比提升;有984家企业的收入结构同比更加向境外倾斜。这四千余家上市公司共创造境外收入2.32万亿元,占到总营收的9.17%。截至发稿,上半年实现境外收入最多的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立讯精密、中远海控、中国海油、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他们也成为境外增长最为亮眼的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等行业之代表。以制造业为引领的中国企业出海,正彰显出中国制造强劲的全球竞争力。超千家公司境外收入实现增长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有456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报。其中,披露境外收入数据的公司达2178家,占比47.70%,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从总量来看,四千余家已披露半年报的公司合计总营收25.30万亿元,共实现境外收入2.32万亿元,境外收入占比9.17%。2020年以来,每年的半年报、年报,该比例一直在8%至11%波动,即境外收入占A股上市公司营收约十分之一左右。在两千余家披露境外收入的公司中,共有1024家的境外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增量最多的5家公司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立讯精密、阳光电源与晶科能源。这与中国出口“新三样”形成明显对应。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走俏海外,合计出口增长达61.6%。而上述5家公司中,宁德时代为锂电池龙头企业,比亚迪为电动载人汽车龙头企业,阳光电源与晶科能源则是太阳能行业的头部企业。其中,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同比增加434亿元,比亚迪境外收入同比增加310亿元。按照上半年境外收入绝对值排序,前5名依次为立讯精密、中远海控、中国海油、宁德时代与比亚迪,6至10名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洛阳钼业、京东方A以及万华化学。央地国企资源类、基建类企业,以及民营新能源类、电子类企业,成为A股市场旗鼓相当的两大“最强出海阵营”。新能源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窥一斑而知全豹。上半年上市公司出海前5名、前10名的“英雄榜”,透露出海动力最为强劲的几大行业。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境外收入实现增长的企业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汽车、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五大行业;境外收入贡献占比增多的公司,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汽车、电力设备等几大行业中。制造业尤其是以机械设备、新能源(电力设备)、电子行业为代表的行业,正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出海最为亮眼的名片。以宁德时代为例。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1892亿元,其中境外收入656.8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达34.71%。在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为222.54亿元,收入贡献比为19.70%。宁德时代上半年在境外的业绩不论是收入的绝对值,还是对总收入的贡献程度,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数据背后是宁德时代的锂电池产品在全球进一步打开市场。根据SNEResearch数据,今年前5个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在全球继续保持市占率第一名,并且提升1.7个百分点;今年前6个月,宁德时代储能电芯产量也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伴随着高技术附加值的制造业进一步走向海外,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正逐步提升。“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做的更多是传统制造业,比如‘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贸易补偿)。”近日,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对记者分析,“但中国制造业的应用场景特别丰富,成长速度很快。这也让我们得以从技术‘引进来’发展为技术‘走出去’。中国制造业必须要走向全球、服务全球,这样才可以打开更大的增长空间。”欧洲、中东等成为出海高频词从出海目的地来看,欧洲、中东、东南亚、墨西哥等成为2023年半年报中的高频目的地。对汽车、新能源等行业上市公司来讲,欧洲继续成为其出海的重点区域。在光伏行业,欧洲目前仍是我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在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欧洲也成为多家上市公司出口和建厂的布局地区。比如,储能行业头部企业派能科技在半年报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欧美子公司架构的初步搭建,并与一家重要客户签订合资协议,构建欧洲本地生产制造能力。上汽集团也在半年报中强调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其MG品牌连续4年排名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第一,今年上半年在欧洲销售11.5万辆,同比大涨143%。上市公司半年报还体现出“中东淘金热”。在记者统计范围内,中国中车是机械设备行业上半年境外收入最多的企业。其表示,上半年公司客运内燃动车组首次出口阿联酋,实现了新的市场开拓。“专精特新”企业如民爆光电、鹿山新材等也在半年报强调看好中东市场的增长潜力。汇丰银行在8月28日发布的《中国-中东经贸走廊》报告中分析,从中国与中东市场的贸易差额数据以及双边贸易趋势来看,两大市场之间的贸易增长潜力巨大。当前是中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的有利时机,尤其是在科技、制造业、能源等领域。◎王玉晴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47473.html

相关文章

稀缺性突出 需求前景乐观 2025年锑、铟等小金属行情可期

2024年,锑、铟等小金属价格走势强劲,可谓“小金属”启动“大行情”。上海钢联数据显示,2024年1号锑锭价格上涨了69%,其间最大涨幅达92%;精铟2024年涨幅一度达53%,后回落至24%。受益于...

2月中国乘用车 市占率再获提升

广州日报讯(文/表全媒体记者邓莉)3月11日,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受春节假期影响,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0.6万辆和158.4万辆,同比双降。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达到30.1%,新能...

长三角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逾2万列

记者16日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自2013年长三角地区中欧班列(苏州至华沙)首次开行至今年8月,长三角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逾2万列,运送货物超200万标准箱,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链固链”,也...

工信部:2025年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轻量化规模覆盖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7日对外发布《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轻量化规模覆盖。根据这份《通知》,5G轻量化(R...

截至一季度末 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达439.33万亿元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记者吴秋余)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39.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97.25万亿...

打破壁垒!我国自主研发液氦罐箱首次进入批量生产

我国自主研发的液氦罐箱,5月18日在苏州启动10台生产计划,这是我国自主研发液氦罐箱首次进入批量生产。氦气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尖端科研、高端制造、医疗等领域,是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稀有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