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机器人产业加快升级

数智人2023-08-18产业资讯177
“洞察号”水下机器人完成5100米海底测试,排涝机器人、无人机等辅助救援队执行抗洪救灾任务……我国机器人产业涌现一幅幅创新发展的生动画面。8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论坛上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坚力量,机器人产业逐步逼近变革跃升临界点。中国证券报记者赴芜湖、深圳、北京等地调研发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破解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快机器人产品在高端应用市场推广,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升级的方向。当前,我国已形成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四大产业集聚区。在环渤海地区,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打造服务机器人特色品牌。记者注意到,云迹科技送餐机器人几乎成为华住集团等连锁酒店的“标配”服务员。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成立至今,公司先后完成六次机器人迭代,研发了三代机器人原型,在室内定位导航、机器人移动、大数据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术实力。目前,酒店细分市场覆盖率达90%,并出口海外25个国家和地区。长三角地区集聚一批国际领先企业,形成了较完备的机器人产业链,工业机器人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埃夫特市场部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机器人产品在光伏、锂电,3C电子等行业应用广泛,出货量高速增长。同时,公司特色产品喷涂机器人及焊接机器人在建筑钢构、造船、集装箱等小批量、多品种的制造业场景有不俗的表现。”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353万套,同比增长9.6%。优质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带动作用显著。据辛国斌介绍,我国机器人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年销量陆续突破万台,发挥良好的产业带动作用。中小企业发展也取得积极成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27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家。2022年机器人领域融资金额超300亿元,机器人优质企业深受资本市场认可。产业集聚带来上下游协同效应。辛国斌表示,我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产品日益丰富。其中,RV减速器以覆盖小、中、大等各种负载能力,进入国际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辛国斌表示,我国机器人整机产品功能性能不断增强,工业机器人产品速度、精度、可靠性、负载能力逐步提高。创新链条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机器人产业高端化升级。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介绍,我国在机器人模块化与多任务规划、智能控制、信息感知与导航等技术方向累积了一批专利成果。埃夫特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热门产品“桌面机器人”具备高速高精度的特性,其定位精度达到±0.02毫米,广泛用于3C电子行业的搬运、检测、上下料等场景及教育行业的教学系统。创新驱动机器人产品迈向高端应用市场。在汽车主机厂车间,庞大的机械臂在空中挥舞,白车身与机械臂交汇处火花四射。“汽车点焊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高端领域,一直以来汽车制造巨头热衷使用海外焊接机器人品牌。”新松机器人行业经理马骋表示,公司不断攻克技术难点,实现汽车点焊机器人工艺应用落地,已成功将自主品牌210Kg负载汽车点焊机器人推广到多家汽车主机厂,实现投产近百台。陈英表示,机器人作为前沿技术的载体和平台,近年来加快与生物技术、新材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对机器人的形态功能和应用场景带来深远影响,我国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加快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取得大量技术创新成果。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机器人产业逐步逼近变革跃升的临界点,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和澎湃的发展动能。”辛国斌表示。当前,领军企业重视全球战略布局、专利布局,丰富技术储备,完善产业链建设。机器人技术创新竞争愈演愈烈。陈英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机器人产业进入技术创新密集活跃,产品应用深度拓展的发展机遇期。农业生产、工业作业、生命健康、生活服务、国防军事等领域迎来以机器人为关键支撑的全新阶段。《“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前沿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转移,构建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部分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难题,需要聚合产业界和学术界相关研究资源,共同开展重点攻关,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陈英称。展望未来,陈英表示,高端化、智能化和生态构建是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新技术加快融合创新突破,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扩展,大模型将成为机器人的智能大脑,机器人将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机器人生态加速共融共生。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46870.html

相关文章

2023年春运圆满收官 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超47亿人次

中新网2月16日电据交通运输部消息,根据初步汇总测算,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其中,营业性客运量约15.9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

马斯克“继承者”离开特斯拉

在特斯拉20年的历史中,高层人员流动频繁,尤其在新车发布期间。这一次,在电动皮卡Cybertruck推出前,马斯克最热门的“继承者”人选、特斯拉首席财务官(CFO)柯克霍恩离职了。对于柯克霍恩为何选择...

长三角铁路加开京沪、川渝、中原等多个方向旅客列车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局集团公司)获悉,从12月9日起,长三角铁路将加开京沪、川渝、中原等多个方向旅客列车,并在周末启用高峰图的基础上,对部分高铁动车组列车采用重联运行。为落实...

我国生物创新药产业步入调整期

近日,记者深入我国生物创新药企调研发现,2022年底不少企业甚至面临较大生存和发展压力,这是近年来生物创新药企业面临的压力峰值。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第十三届...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全线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中新网武汉11月19日电(高仕红吴淘淘)由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十一局集团承建的沪渝蓉高铁武宜段重点控制性工程、全线最长隧道——白果树一号隧道全线19日顺利贯通,标志着沪渝蓉高铁武...

“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滑雪+”激活冬日旅游市场新活力

进入冬季,多地的冰雪经济持续升温。近日,“2024—2025青海冬春季旅游”系列活动在青海海北州的岗什卡雪峰拉开帷幕。当地通过举办精彩纷呈的冰雪活动,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在岗什卡雪峰的七彩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