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科研攻关 擦亮种业“芯片”(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数智人2023-07-04产业资讯221
本报记者王丹仲夏时节,走进位于江西省南昌县的省农业科学院附近的试验田,只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头戴草帽,赤脚撸袖,左手攥秧把,右手插秧苗。“现在正是早稻扬花季、中稻插秧期。我们紧抓试验的关键节点,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田间技能大赛等活动,让党建为科研添动力。”中心党总支书记刘秀梅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12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颜龙安的带领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下属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成立。近年来,中心始终坚持把党建和科研工作深度融合,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水稻品种研究、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等工作一线,为水稻种业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传递榜样力量,强化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坚持科技服务‘三农’,颜龙安院士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中心副主任谢红卫谈到野生稻种的收集工作时感慨。虽已年过八旬,颜龙安依然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飞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收集稻种样本。把种苗送回江西开展检测研究后,他常常连夜赶赴海南基地,将稻种妥善入库。从野生稻中提取的有利基因,将用于培育一代代新型优良品种。“把人民装进心里,再苦再累也要搞到底!”这是颜龙安的初衷,也是激励中心科研人员发愤图强、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水稻育种的过程漫长,每选育一个新品种需要8至10年。“条件越是艰苦,越不能坐在实验室;气候越是极端,越需要奔赴田野间。”为获取最真实直观的数据,科研人员长期坚守在田间地头。数十年如一日,中心副主任曹志斌专注于耐高温品种的培育。2022年,当地出现50年一遇的高温,有些田地的收成只剩两三成,甚至覆盖不了收割成本。2022年5月,曹志斌带领的团队经过11年协同攻关,成功克隆出水稻耐高温功能基因,可以大大提升水稻扬花期高温影响下的结实率,如今利用相关新种质选育的新组合正在参加省级及国家级区域试验和示范性试验种植。“新品种在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时,也可以达到80%的收成。”曹志斌欣慰地说。在中心,像这样的成果还有很多。谢红卫团队从野生稻中培育出优秀抗病虫害的新型三系杂交稻;支部党员、副研究员聂元元用7年时间培育出优质节水抗旱稻种……近5年,中心通过国家和省部级审定水稻品种40多个,推广面积覆盖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10.3%。中心自主选育的“荣优225”“野香优航1573”等系列品种在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省份推广4500万亩以上,每亩平均增产20公斤。加强支部建设,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农民一年种稻两季,中心的同志们一年要种四季:“除了在江西种早、中、晚稻,每年还要飞到海南三亚种一季。”为加强党支部建设,团队在海南和兄弟单位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组队进行红色走读,并举办技术交流讲座。中心助理研究员唐秀英,孩子还不到3岁。在三亚南繁基地期间,唐秀英只能通过视频电话与孩子联系。“农忙不等时,我们必须要争分夺秒,种子也是我的孩子。作为一名党员,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唐秀英说。在科研工作之外,中心积极助推科技下乡,以实际行动开展为民服务,支部党员足迹遍布江西省1/3的县市。在高安市,为应对极端干旱,保住包括其他研究团队在内的1000亩试验田,中心成员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凑出3万余元用于购买灌溉设备;在萍乡市湘东区,曾挂职排上镇副镇长的曹志斌为面临损失的制种大户奔走落实保险赔付。据介绍,团队成员每年在各地培训人员9100余人次,平均每名党员每年指导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470多人次。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43915.html

相关文章

全球游客“抄底”日本

日元大幅贬值、全球游客蜂拥而至,日本再度成为全球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据日本国家旅游局推算,今年上半年外国游客累计约为1778万人次,创上半年外国游客人次之最。同时,日本前7个月百货免税销售额破纪录,已...

央行:一季度宏观杠杆率289.6% 呈现明显季节性特征

4月20日15时,中国人民银行举行新闻发布会,就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答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介绍,宏观杠杆率是总债务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

全国单体规模最大光伏治沙项目在鄂尔多斯并网

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政府3日消息,由三峡能源和亿利洁能联合投资建设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日前在杭锦旗实现全容量并网。这也创下了全国单体规模最大光伏治沙项目并网的先河。20...

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肥料出口量价齐增

中国海关近日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国肥料出口量价齐增。1月至6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肥料1624万吨,同比增幅为36.1%;累计出口金额51.5亿美元,同比增幅为94.2%。肥料出口方面,据中国海关统计,今...

文物“活起来”蔚然成风 非遗“火起来”大势所趋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

科技赋能稀土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中国稀土集团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在江西赣州召开。会上,中国稀土集团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稀土集团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揭牌成立。我国稀土产业总体规模大,但附加值不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