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离美团越来越远
1.张勇:饿了么正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
2021年7月,阿里巴巴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三大业务,即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新的生活服务板块。
这次组织变阵过后,告别单兵作战的饿了么开始了全面“重塑”之旅,而这场自我重塑的效果,则藏在了阿里的财报数据当中。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的这一季度,阿里本地生活营收125.49亿元,同比增长17%,主要原因是饿了么的订单量和平均订单金额均有所提升,推动GMV 实现了正增长。
(图源:阿里财报)
受益于餐饮消费的快速恢复,本季度本地生活服务订单增长超20%,其中饿了么在本季度GMV增长和订单增长显著上升,且单位经济效益连续录得正数。
与此同时,受饿了么业务的亏损收窄所驱动,本地生活经调整EBITA为亏损41.53亿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55.68亿元。
如果拉长战线,追踪阿里过去几个季度的财报,就会发现:自从2021年开启组织变革后,饿了么就走在了稳健增长的道路上,成为被财报重点提及的业务。
阿里财报显示,饿了么连续六个季度做到了平均订单价格、非餐订单持续增长,并且 UE(单位经营效益)持续改善,已经四个季度保持了正值。
2月底时,饿了么向全员发送内部信,宣布超额完成内部战役的既定目标,公司将加大对员工的激励总投入、优化激励机制。
而在上一个季度的电话会上,张勇也肯定了饿了么的表现,“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饿了么正在一个正确轨道上,不仅是UE(单位经济效益)持续转正、继续向好,并且订单量、用户量和用户粘性都在变得更好。”
2023财年,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及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阿里本地生活实现了12%的收入增速,和国际商业、菜鸟一起成为阿里新的增长引擎。在这当中,饿了么是推动阿里本地生活业务向上增长的关键力量。
2.过去两年,饿了么做了什么?
作为“百团大战”最后幸存的两大玩家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比起美团,饿了么确实有点“声势渐微”的意味。
比达咨询数据显示,2017 年第一季度,饿了么市场份额36.5%,美团外卖 33%,百度外卖 17.3%。同年收购百度外卖后,饿了么总市场份额一度接近50%,稳居市场第一。
然而遗憾的是,饿了么没能守住优势,之后几年的时间里市场份额下跌至两成,远远落后于美团。
不过,这两年通过一系列变革,饿了么的存在感明显变强,展现出了行业第二应有的气势。
在俞永福的带领下,“飞高了”三个品牌告别单打独斗,协作更加紧密,到了今年,阿里本地生活协同作战进入了一个更深的阶段。
3月22日,高德召开内部会议,宣布和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板块下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正式合并。未来,阿里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业务将统一并入高德。
这次调整过后,饿了么不用再担心到店战场,可以全力以赴应对外卖市场的竞争,收复失去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专注到店业务也是饿了么这两年工作的重心,在“四横四纵”的战略方向下,饿了么聚焦能力建设,通过技术与业务创新,促进新场景、新体验加速落地。
而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用户日常消费体验,饿了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去年6月,饿了么创新性地推出了“免单1分钟”的活动,这个活动很好地戳中了用户的“赌徒”心理,一经推出就火爆出圈,大大提高了饿了么App的打开率和讨论度。
此后,免单活动成为了饿了么重要的日常营销IP,先后有地区专场、高校专场、会员专场等针对精准客户群体的活动。
比如在世界杯期间,饿了么就推出了“猜球赢免单”活动;年初时还针对2023年内新上线的商家推出了“新店免单”专场活动,由饿了么每日出资送出专项免单名额。
与此同时,在“外卖送外物”的新趋势下,饿了么也在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开拓到家业务更广阔的空间。
去年5月,饿了么上线了主打半日达的“全能超市”,为用户提供全新一站购齐超市服务。此外,饿了么还和小米、苹果和苏宁易购等3C巨头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丰富平台的商品供给。
饿了么新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薛艳曾预测,预计到2030年,本地即时电商的规模相当于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60%左右,本地即时配送订单量将赶上快递行业的业务量。
而某种程度上来讲,即时零售本质上是餐饮外卖服务的延伸,对已经培养了用户外卖心智的饿了么来说,即使入局时间晚于美团、京东等玩家,也依然有着一定的优势,财报上“非餐订单增长强劲”的字样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此之外,在内部流量逐渐见顶的情况下,饿了么也变得更加开放,向外界寻求合作。去年8月,饿了么和抖音达成合作,双方携手探索“即看、即点、即达”的直播外卖新场景。
精简业务体系,优化用户体验,开放平台生态,通过一系列组织革新与业务创新,饿了么再次提速狂奔。
而在阿里启动“1+6+N”的变革后,作为6大核心集团之一的本地生活集团,也迎来了独立上市的希望。
3.饿了么向左,美团向右
内容化探索和抖音协同,到店业务划给高德,饿了么不断瘦身,专注于做精到家业务。
而饿了么的老对手美团则在不断拓展边界,变得越来越“重”。
在与快手的合作“名存实亡”之后,美团亲自下场,在站内全面推进内容化。
3月底,美团开始试点集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神抢手”促销活动,并在深圳开启了每天长达12小时的直播。
在4月份时,美团升级了每月的营销活动“神券节”,在发放大额红包券的基础上,开启官方直播售卖外卖商品券。
经过多年的探索试错后,美团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直播路径:通过直播销售外卖爆品券的方式,从交易切入直播,将流量聚焦在商品上。
在其他平台直播间主要售卖团购套餐的情况下,美团充分发挥自己在履约上的优势,真正为用户带来“即看、即点、即达”的外卖体验。
而在巩固国内市场地位的同时,美团的全球化也开始提速。
5月22日上午8点,美团旗下全新外卖平台准时在香港开送。目前,KeeTa在人口密集的旺角、大角咀地区进行试点,预计年底覆盖整个香港。
进军香港外卖市场,对美团和整个行业来说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而香港作为全球大都市的典范,在这片“试验田”里,美团积累下来的本地化运营经验也有助于其后续的进一步扩张。
饿了么向左,聚焦外卖业务本身;美团向右,不断拓展边界。昔日两大对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但不管是哪一条路,都还远未到终点。
————————————————
原文作者:电商君
转自链接:https://www.dsb.cn/219983.html
版权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保留以上作者信息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