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不够量”上热搜!调查了10个品牌,发现饮品杯隐藏问题
珍珠奶茶
图片来源:pixabay
这两天,一个“奶茶不够量”的视频走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博主带量杯到不同奶茶店,购买奶茶量取实际容量,发现多家都存在不够量的情况。
视频一发布就引起网友广泛讨论,这对奶茶店的诚信、安全问题,又是一个打击。
饮品店“不满杯”的问题频出,具体什么情况,如何解决?采访包材供应商和品牌研发,来看看他们的想法。
一、喝了这么多年奶茶,容量到底是多少?
5月27日,一位有着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发布了一条“奶茶容量到底有多少”的视频,引起广泛讨论。
视频中,博主拿着量杯去了6家连锁奶茶店,购买11杯饮品,实际测量发现,不少品牌的奶茶容量比店员所说的低上不少,最夸张的甚至少了150毫升。
最后,博主算了一笔账,发现少了1/10和1/7容量的奶茶,相当于少给3.1元的量。
网友评论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视频一发布就引起网友广泛讨论:截止到6月5日,该视频在B站播放量达212万,近9千评论;微博上也有10万点赞,1.4万转发。
评论区里能看到不少过激言论,比如有网友称“这么暴利的行业还缺斤少两,以后再也不点XX品牌”。
也有不少理智分析,有网友自行采购塑料杯重做测评,呼吁其他人“理性对待”。在他看来,这是员工培训不规范、配方不严谨造成的问题。
网友评论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这不是大众第一次讨论饮品“不满杯”的问题。有连锁品牌研发就告诉我,他们4月刚经历了一场“不满杯”的投诉。
“考虑消费者抓握方便度,我们将大容量杯型重新设计,做成上宽下窄的效果,结果有消费者倒扣杯子,以偷工减料为理由投诉我们,实际这是因为杯子视觉效果导致的。”这位研发很无奈,他告诉我,也有一些“职业碰瓷人”正在通过类似手法索要赔偿。
“外卖到手的奶茶只剩半杯”、“一杯饮品半杯冰”的热搜也频见于网络。这甚至形成了一种对奶茶的偏见:饮品不够量、冰块加得多、奶泡打得密,都是品牌为了省成本。
事实真的如此吗?饮品容量到底怎么样?问题出在哪里?
我调查了10多个品牌的饮品容量标准,并实际购买多杯,看了一下具体情况。
二、开扒10个连锁品牌,中杯、大杯到底多少毫升?
在评论区中,500ml为中杯、700ml为大杯,几乎是网友的“共识”。
但翻了10个连锁品牌的小程序和外卖平台,我发现关于饮品的具体容量,真的存在差异化情况。
喜茶在小程序和外卖平台中,均标注了具体容量标准,分别是500ml、650ml两个容量。
喜茶
图片来源:喜茶GO小程序截图
我购买了一杯标注500ml的冰沙类饮品,实际测量后发现,完全满杯的容量在520ml,预留杯盖空间,出品容量可以做到500ml,几乎没有误差。
瑞幸咖啡在小程序和外卖平台中,均未明确标注容量,但购买后实际测量发现,完全满杯的容量同样在520ml,预留出杯盖空间,实际容量在500ml左右。
也就是说,饮品容量和标注容量都是一致的,只是不同于大多数人认知的中杯为500ml、大杯为700ml。
在多个品牌中,都有类似情况:
CoCo都可标注“中杯约450ml,大杯约600ml”;乐乐茶标注冷饮为500ml/650ml,热饮为470ml;古茗标注中杯490ml,大杯600ml。
统计过程中,我发现蜜雪冰城的杯容量标注尤其严谨,系列不同,容量均不同,甚至冰淇淋都会明确标注。
比如中杯容量505ml、大杯660ml、大桶装980ml、摇摇奶昔和大圣代系列420ml、冰淇淋搅搅杯系列295ml。
蜜雪冰城
图片来源:饿了么蜜雪冰城截图
结合视频发现,网友认为的“偷工减料”情况,或许更多源于对饮品具体容量的说法没有准确认知,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品牌又不会在杯子容量上做刻意告知,就很容易存在误解。
采访过程中就有供应商表示,饮品杯型容量本就没有明确界定。近两年已经有不少品牌跳脱出500、700的规则,将杯子重新设计,也对容量提出新的要求。
品牌调整杯子容量大小,有3个原因:
1、成本:缩减杯型,是“降本增效”的思路;
2、复购:饮品具备一定成瘾性,作为消费频次颇高的小额消费代表,适当缩减杯型,降低成本,能刺激消费者复购欲;
3、趋势:考虑到消费者对于健康、低脂的诉求,缩小杯型是控制饮品摄入量的直白方式。
而当杯子容量的问题,被拿出来认真讨论,体现出的细节动作规范就被放大。怎么尽可能规避呢?
三、奶茶不够量问题,如何规避?
1、对误差进行明确告知
从实际使用场景考虑,将液体装得太满不仅无法封口,也会造成扎吸管后的回漏现象,这点消费者都是理解的。
视频评论区,就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能接受需要封口带来的不满杯现象,但品牌应该如实告知,比如在菜单中明确具体容量,而不是推卸责任。
有研发就告诉我,液体误差值早就是培训中的一环,许多品牌都会将误差值控制在50ml以内。更细节地,还有“液体离杯口的距离在0.5厘米之内”这一说法。
东坡饮
图片来源:微博@喜茶
诸如喜茶、瑞幸,都会做大20ml容量进行妥善解决。
因此,问题主要出现在信息不透明上,更需要商家和品牌“多说几句”,消除消费者误解。
2、话术培训非常重要
近4分钟的视频里,我发现了另一个细节:博主询问店员具体容量时,有的店员含糊其辞,甚至“恼羞成怒”攻击博主,称这样较真毫无意义。
评论区里,也能看见网友对店员态度的不满:最高赞的评论直指店员态度不好,如今点赞数已达3.4万。
也就是说,消除消费者误解的重要一环,是将关于误差的话术进行统一的培训,以规避更进一步的风险。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要的不再是花言巧语,而是“真诚相待”。
四、小结
总的来看,关于“奶茶不够量”的讨论,是一场消费者与品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会。
但也再一次为门店敲响警钟,将容量做明确规定、显示,对店员进行标准话术培训,保持产品和门店的安全底线,再精细也不为过。
本文观点来自:
付志国 乐乐茶高级研发经理
刘刚 吾饮良品研发总监
姜焱 遵道包装销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