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掐“蒜” 农民划算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234
◎本报记者马爱平66岁的王喜山还记得,小时候每到收蒜季节,全家都累脱了形。夏初,收麦之前,村子里弥漫着一股辛辣的蒜气。收大蒜要几人一组,大家蹲在地里,前面的人用铲子从地里把蒜挖出来,后面的人再剪掉蒜须,扎成一捆。天气干燥,地硬邦邦的,刚出一会儿蒜,就会腰疼胳膊疼。父亲用架子车把大蒜一车一车拉回家,在院子里堆积成小山;晚上,全家彻夜不眠,把大蒜秧一株一株,绞缠起来,编成辫子,80个一串,挂在架子上。编成辫子的蒜风干后不容易腐烂。王喜山编辫子又快又整齐,哪怕瞌睡,他也要强打精神多编几串。一串蒜能多卖几分钱,攒出了他的铅笔、橡皮……又是一年丰收时。5月27日清晨,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白口村,王喜山的大蒜田里,一位农机手娴熟地操作着一台耕牛大小的设备。这是一台大蒜收获机,它先将大蒜茎秆聚拢后连根铲起,引入加持带输送,再由切割刀具剪掉蒜茎,随后将土抖掉,将蒜头由震动链输送到一侧装入网袋内,整个过程流畅“丝滑”。这些大蒜当天就被收购走了。宿羊山镇有“中国大蒜第一镇”的美誉。每年5月,满眼的蒜田收获在即,镇上也挤满了讨价还价的雇工和雇主。“现在人工费用贵,一亩大蒜雇人的话,人工费需要1500—1800元。使用机器,每天6行大型联合收获机可收获30—40亩、2行小型收获机可收获10—15亩,作业比人工快50—60倍,一亩地成本仅需要500—600元。”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研究室主任樊继德算了一笔账。樊继德说,如今的大蒜收获机不仅能节省费用,而且种类也非常齐备——巨型金刚式联合收获机、小巧玲珑式分段收获机、便携式单行收获机……前不久召开的大蒜新品种及新装备示范应用观摩会上,一排排大蒜收获机在白口村地头依次排开。轰隆隆、咔嚓嚓,聚拢、铲根、剪茎、输送、装袋……各式大蒜收获机轮番登场,施展起“十八般武艺”——来自徐州库卡、济南华庆、德州春明、金乡玛丽亚、金乡金蒜王的大蒜收获机一展身手。这些机器大小不一、式样新颖、功能多样……在观摩会现场,科技日报记者看到,既有能满足规模化垄作栽培的、带北斗导航且能无人驾驶的大马力四轮双驱联合收获机,也有能满足小农户平作栽培所需的小型两轮手扶收获机,还有能满足部分套作两头净的自走式单行微型收获机。“大蒜收获机结构独特、收获效率高、作业质量好、可靠性强、可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为我国大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机械保障。”江苏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葱蒜岗位专家、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史新敏告诉记者。在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峰看来,如果以大蒜收获模式为统领,确定大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进行机械化耕、种、管、收一体化统筹,实现无缝衔接,就可让大蒜收获机像稻麦机一样,向专业化、租赁化方向发展,实现全国跨区作业。“未来,蒜农们很可能按照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让农机成为主要劳动力,真正地实现‘机器换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说。自从用上机器,王喜山再也不到镇上去讨价还价,雇人收蒜了。他偶尔也会拿起几根蒜秧子回味一下。“再不练就全忘喽。”他笑着说。(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8137.html

相关文章

点亮城市“夜经济” 激发消费新活力

蓬勃发展的“夜经济”是推动消费加快恢复的前沿阵地,对于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等具有独特作用。各地要积极创新、凝聚合力,让“夜经济”不断绽放新光彩,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潘铎印今年从春节...

儿童定制家居背后还有更多待开拓市场

近年来,儿童家居定制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900余家儿童家居定制企业,去年新增注册企业360余家,年度注册增速为8.4%。儿童家居定制行业在这几年崛起,一方面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

报告称今年“双十一”手机销量同比下降35% 苹果小米荣耀位居前三

Strategy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显示,今年中国双十一网购节期间智能手机销量为900万部,同比下降35%。如果以营收计算则同比下降29%,原因是受到高价苹果手机推高了平均价格,达到4089元...

APP越用越“膨胀”,你的手机存储还好吗?

中新网10月13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吴涛)你的手机存储空间还够用吗?近日,手机存储焦虑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吐槽APP占用空间大,动不动几个GB就没了。你的手机是这样吗?该如何拯救手机存储?“当存储...

版权垄断阴影下冲击上市,为何网易云音乐仍被市场看好?

【天极网IT新闻频道】网易云音乐又整了新活,其所推出的“色彩声学研究室”刷屏社交网络,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网易云人格主导色#占据。就在网易云音乐登上热搜榜的同时,其赴港IPO的消息也已传出。据港交所5...

机器人“出圈”:应用潜力巨大,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最近,机器人“出圈”了。特别是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可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等“黑科技”,都让人对机器人的魅力刮目相看。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