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全方位稳定预期,加强政策稳定性和协同性
5月18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2年5月)在线举办。本次分析会围绕“内外并重,稳定预期,突破困境”主题,毛振华、余向荣、罗志恒、庞溟等多位知名专家共同研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主报告。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整体维持向好趋势,但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增加值由正转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民间投资动力不足。消费、房地产投资开发增速持续下降,行业内生动力亟待加强,国内就业压力凸显,社会融资需求偏弱。但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在制造业整体下滑情况下,高技术制造业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报告认为,中国对外贸易正遭遇困境,进口呈现零增长,但优于市场预期。疫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求,海外需求回落,部分城市的疫情防控措施使得进口通关报关延迟。与此同时,中国进口大量大宗商品,包括铜、成品油、天然气等上游行业产品的数量均处于负增长,但金额仍出现较高的正增长。价格因素导致进口额维持较高水平,因此高于预期。报告指出,要警惕地区发展的严重分化。受留抵退税政策等优惠政策影响,多地基于实际给予进行税收减免或暂缓企业缴纳税收。城市财政收入同比下降明显,财政支出增大,各类企业与居民补贴将进一步加大各地财政支出的压力。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在一季度各省经济总量中排名前三,新疆和江西分别受能源投资和消费拉动影响增速最高,部分省区受疫情冲击影响严重。报告认为,景气指数折射出预期转弱压力。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的攀升导致上游购进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国内制造业景气水平下降,物流运输困难加大,配送时间指数偏低,或将为中下游行业不断地带来成本压力。非制造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偏低,其中服务业受到冲击最为突出,房地产景气指数持续下降,预期因素也使得股市出现明显波动情况。报告指出,经济运行仍存在亮点,部分行业正稳步恢复。面对下行压力,目前中国外资利用情况向好,网上商品零售保持健康发展态势。4月下旬运输业发展状况有所恢复,快递揽收投递、重点港口的货物吞吐等高频数据处于持续增长。报告预测,货运流量指数正有所回暖,一旦物流疏通,经济活力恢复,下行状况将逐步停止持续。报告强调,要全方位稳定预期,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协同性。从短看,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基建投资,发挥大项目积极作用,重视民生补短板投资,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中期要优化布局,维护供应链稳定。一是,要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要巩固产业链的完备性,大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三是,维护同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实现国内国外互促,加强经贸联系。报告指出,要在巩固抗疫成果和积极抗疫基础上推动生产和物流的恢复。持续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推进分配公平,增加普通或中产收入者的财产性收入,稳定经济预期。坚持市场中性原则,激发市场的主体活力。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转自:中国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