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让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这标志着乡村振兴从“涵养文化”进入到发扬、发展文化新阶段,为更好促进乡村“五个振兴”明确了道路。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时与势的要求。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过去几年,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梦全面小康,“三农”工作重心平稳转向、有序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架起了“四梁八柱”,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有基础。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谋篇布局到具体施工的第一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更是必要举措。只有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才能更好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长效增收;才能挖掘乡村文旅价值,提高乡村吸引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更好弘扬特色文化,既鼓钱袋子,也充实心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无止境,对文化产业的高质量要求也无止境,一个村、一个镇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如何在众多乡村文化产业中脱颖而出,是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难点。善于实事求是、接纳包容、改革创新,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做强做优竞争力,才能更好撬动产业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各美其美”,就要立足地方实际,找准特色循序渐进。找准特色才能让文化富有生命力,立足实际才能符合发展规律。了解实情靠摸排。拿四川来看,一方面,全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富集,有众多可以挖掘的特色,分散到各乡各村,应该脚踏实地把自己的资源梳理清楚,用好优势;而另一方面,一些村子尽管好山好水好风光,却存在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人才缺乏等实际不利条件,可能连村史馆、图书室都用得不够好,因此乡村文化振兴也要充分考虑劣势,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美美与共”,就要善用专业知识,让文化创意更好传播。发展文化产业是专业的事情,也有标准。若不善创新,开发成“千村一面”,一样没有吸引力;但若只谈特色,不谈现代化审美和服务,也难免让游客难以接受。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开发文化产业的经验,才能让乡村文化更好被接受和传播。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创意设计赋能”,就是具有专业化考量,提升乡村的规划水平、设计品质、审美能力,让乡村即艺术,置身其间就能有美的感受。同样的,各类文艺演出、赛事一样需要内容、包装全链条设计,既让当地群众乐于参与,也要吸引游客,近悦远来。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并不容易,这是一场转型,更是一场改革,要靠创新和担当解决人、钱、地的问题。这次《意见》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意味就很明显,即调动各方面资源促改革。例如探索三产融合发展的用地方式、多渠道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乡村文化企业发展,都需要改革。也不妨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着力点,在发掘文化中促凝聚、在发展产业中强经济。四川这些年十分重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既有安仁古镇等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综合体,又有像彝族漆器等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文创设计,探索了新老结合、三产融合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去年,省委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实施启动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树立了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鼓励乡村“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发展特色文化。未来,各地要发扬经验,更好落实《意见》,全面推进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刘志杰)转自:四川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