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出炉 10方面38项具体措施护航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在10个方面提出了38项具体举措,旨在成体系地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强调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并对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进行了完善。业内人士认为,《意见》是能源领域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顶层设计,将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绿色转型升级。“在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活动碳排放占比较高,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现行能源体制机制和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统筹谋划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此,两部门在《意见》中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处理好转型各阶段不同能源品种之间互补、协调、替代关系。《意见》明确,“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标准、市场和监管体系,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上述负责人表示,《意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保障方案之一,是能源领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保障措施的具体化。未来,《意见》将与能源领域碳达峰系列政策协同实施,形成政策合力,成体系地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意见》明确,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能源安全与发展协调机制,协调开展跨省跨区电力、油气等能源输送通道及储备等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电网区域协调是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意味着电力的跨区域流动和协调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电网建设的重点。无论从电力的生产、输送还是交易,电网区域间的协调机制都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对于未来的市场机遇,吴琦认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风电、光伏大基地发展节奏加快,在“十四五”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或将成为新能源装机的主力军。随着电力市场化程度加深以及电力交易市场的建立,电力辅助费用到2025年有望突破千亿规模。长时储能系统建设、共享储能等模式或将快速发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质是生产要素从高碳领域流向低碳领域的过程。实现先立后破、打破路径依赖,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导。《意见》提出完善有利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土地、财税、金融、价格以及数据资源等政策,引导土地、资金、数据等生产要素投入到清洁低碳能源领域,加强要素协同配置,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其中,在强化国土空间保障方面,《意见》提出,调整优化可再生能源开发用地用海要求,制定利用沙漠、戈壁、荒漠土地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的土地支持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输电通道、油气管道走廊用地需求,对充换电、加氢、加气(LNG)场站布局和建设在土地空间等方面予以支持。在加强数据要素支撑方面,《意见》提出全面开展全国清洁低碳能源资源详细勘查和综合评价,完善并动态更新全国清洁低碳能源资源数据库。构建国家能源基础信息及共享平台,整合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相关气象观测、资源评价以及预测预报技术能力,为可再生能源资源普查、项目开发和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支撑。吴琦表示,数据要素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加速器”。数据要素的流通、共享、分析、应用等配置问题已经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问题。“目前,数字化技术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要手段。随着清洁能源生产比例以及消费侧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电力相关企业必须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提高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以此来提高绿色低碳转型的效率。”(记者赵碧)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