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独立调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15日在教育部虎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经过各地各校的共同努力,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开局良好、进展平稳、成效明显。吕玉刚透露,下一步将委托有资质的、信誉度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并利用督导监管的平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进一步提高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水平。按照中央提出的“双减”工作目标任务,2022年,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教育部继续把落实“双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吕玉刚表示,一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推动各地各校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完善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等,进一步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注重“上水平、强保障”。推动各地各校进一步挖掘校内潜力,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督促尚未落实课后服务经费的地方逐县逐校落实到位,切实保护好教师参与参加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育部将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充分发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指导作用,推动各省制订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深入推广应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认真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是提高均衡发展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大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出台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意见,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研究制订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负担减轻了,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跟踪评价“双减”的成效?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回应称,“双减”减负是治标,目的是为了提质,促进基础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去年秋季学期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双减”文件精神,把落实课程标准、保障教学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不断提升“三个水平”,就是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此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在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方面,将重点抓好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质量评价和检测三个方面的工作。吕玉刚提到,今年教育部将专门召开一次推进中考命题工作的会议,重点部署进一步提高中考命题质量。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上突破方面,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整合建设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基础教育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升级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上突破方面,认真总结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各地各校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开展;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确保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推动落实幼儿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质量评价指南,切实发挥质量评价导向作用。转自:上海证券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