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强需弱 成本下降 铝价中枢下移
目前,铝供应端在二季度逐步增长。受地产及出口走弱影响,铝需求端开始逐步走弱,预计国内铝库存将在三季度开始转向累库。在需求端不出现超预期增长的情况下,铝价整体中枢将会呈现下移趋势。SMM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冶金级氧化铝产量为653.5万吨,日均产量环比增加0.35万吨,至21.8万吨/天。4月份,氧化铝总产量环比下降1.6%,同比增长5.4%。截至4月末,国内建成氧化铝产能约为1.003亿吨,运行产能为7950万吨,全国氧化铝厂开工率为79.3%,国内氧化铝呈现供大于求态势。目前,国内电解铝冶炼厂的主要电力来源以煤电为主,尽管水电铝的比例在逐年增长,但火电铝比例仍然超过80%。随着今年年初动力煤价格的断崖式下跌,国内电解铝冶炼成本也出现明显松动,带动电解铝成本的持续下跌,预计短期内动力煤价格仍将偏弱运行。阳极炭棒的价格在今年年初也大幅下跌。阳极炭棒的价格主要由煤沥青与石油焦决定。煤沥青主要由国内煤炭价格决定成本,石油焦主要跟随原油价格波动。今年以来,国内石油焦和煤沥青价格均明显下跌,带动了电解铝冶炼成本的下降。目前,煤炭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整体价格中枢预计将继续下移。海外原油价格也在4月中旬后持续走弱,预计短期内预焙阳极价格将维持弱势,存在进一步走弱可能。伴随预焙阳极价格持续走低,电解铝冶炼成本持续下降,使电解铝厂利润在价格下跌的时候仍然维持高位。云南的雨季一般在6月份到来。目前,云南省溪洛渡水库水位尽管处于相对低位,但与2021年同期相比已有所改善。随着雨季的到来,云南水力发电形势较一季度将会有显著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除水电外,云南地区太阳能及风能发电量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前3个月,上述数据均处于历史高位,太阳能及风能发电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水电供应的下降。风能方面,5月8日,云南省富源西风电项目135台风电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规模800兆瓦,年上网电量20.6亿千瓦时,标志着国内装机规模最大高原风电基地全容量投产。太阳能方面,云南“十四五”新增装机规模5000万千瓦以上,在云南省发布的2023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中,光伏相关项目总计142个。受制于降雨不足,云南水电日均发电时间整体处于相对低位,火电发电时间的延长替代了水电供应的下降。2021年,在云南水电发电量处于相对低位导致电解铝企业停产时,火电的发电时间甚至低于2020年同期,是因为动力煤价格上涨导致火电成本上涨。在今年动力煤价格处于相对低位的情况下,云南地区存在通过火电来对水电发电不足进行弥补现象。目前,除云南、贵州外,国内各地电解铝运行产能均已到达历史同期高位。笔者预计,随着丰水期的到来,云南地区电解铝开工率将会在6月份以后逐步调整,并在7月份开工率重回高位。鉴于各冶炼厂复产时间的不同,云南电解铝企业可能会在7月份进入集中复产,整体运行产能将回到去年同期的最高水平。贵州电解铝厂也会在二季度进行复产以及新产能的投放工作。4月份,国内电解铝产量334.8万吨,同比增长1.5%。广西、贵州等地电解铝厂持续复产,电解铝日产量环比增加1533吨,至11.16万吨左右。1—4月份,国内电解铝累计产量达1326.5万吨,同比增长3.9%。随着云南电解铝厂的复产,国内电解铝产量将迎来持续性的增长。4月份,西南地区的铝中间制品产量增长,国内铝水比例环比增长2.4个百分点,至73.4%。今年铝水转化率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国内铝锭库存位于近5年低位,延续持续去库趋势,且保持较快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去库环比走高更多是季节性因素,与历史同期相比,本周去库量处于相对低位,更多是由于铝水转化率走高以及铝锭入库减少带来的去库。铝水转化比例走高导致铝棒产量增加,使铝棒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同时,每次铝价的反弹,都会带动铝棒加工费的走低,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下游铝需求的低迷。4月份,国内PMI进入收缩区间,下游企业开工率也同步下滑。铝型材方面,工业型材因光伏需求支撑整体需求好于建筑型材。受益于下游基建需求拉动的铝线缆需求的上升,铝杆线开工率呈现逆势增长趋势。但是,铝线缆整体只占下游消费10%左右,对铝需求的整体提升较为有限。需要注意的是,再生铝对于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增强,下游出现将废铝与原铝混合使用的情况。房地产方面,一季度,地产相关的需求大幅度上涨。随着去年年底未完工工程需求的消化,房地产竣工周期整体将步入下行周期。二手房交易热度的下降,也会对后续铝材消费产生不利影响。在经历了今年年初的报复性反弹后,汽车产销量数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汽车对铝消费的拉动更多体现在新能源车的替换带来的用铝量增长,部分消费体现在再生铝合金需求,在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步提高并且汽车产量总体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汽车对于铝下游消费拉动效果预计有限。目前,汽车下游需求的主要增长部分来自于光伏装机与基建投资中对于铝线缆的需求。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