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加速建设 助“潜在粮仓”焕绿生金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8日通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山东后,将设立东北苏打盐碱地、西北干旱半干旱盐碱地、华北插花盐碱地3个分中心,并在大庆、银川、巴彦淖尔、石河子、东营、喀什等地布局16个技术集成应用综合试验站,以中国典型盐碱区为主要监测对象,重点开展盐碱地土壤、植被、地下水和气候等长期定位观测与区域特色农业技术创新研发,为盐碱地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5亿亩,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开发潜力巨大。梁恺龙介绍说,作为中国盐碱地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2025年将突破一批盐碱地生物育种关键核心问题,培育耐盐3‰~6‰的粮油、饲草、特种经济作物新品种(系)80个以上,构建耐盐碱生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实现中国盐碱地主要农作物的品种更新换代。此外,该中心还将突破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多水源高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带动1300万亩盐碱耕地质量普遍提升1~2个等级,单位面积综合产能提高25%以上。构建“生物育种—绿色投入品—标准化智慧化种养—生态化利用”的盐碱地生态化高值化全产业链条,培育盐碱地高效生态智慧农业新模式,建设盐碱地特色功能性产品等产业孵化基地。针对适生作物品种少、盐碱耕地质量低、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梁恺龙介绍,该中心将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和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设立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盐碱地适生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与高效育种、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盐碱地水肥盐协同调控、盐碱地绿色低碳与生态强化、标准化高效智慧种养、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功能化开发等七大重点研究方向。(吕妍)转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