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U:原料制品应两头发力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由于接近终端消费市场,应用领域广泛,已成为聚氨酯弹性体乃至聚氨酯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但是近期TPU行业出现新增产能释放过快、下游需求增速减缓的情况。在近日浙江省嘉兴市举办的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弹性体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聚氨酯弹性体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TPU行业应在原料、制品端两头发力,开发出高端化、差异化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整体上看,中国聚氨酯产业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发展期。未来市场将逐步从价格竞争、产能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同时也将向全球化、产业链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TPU等领域必须加快关键技术、关键助剂、关键装备、关键制品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满足下游需求,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聚氨酯协会副秘书长韩宝乐表示。聚氨酯协会弹性体专委会高级工程师刘菁介绍说,近年来我国TPU产业高速发展,诞生了万华化学、美瑞新材、一诺威、华峰等万吨级生产企业,以及一大批中小企业。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TPU行业在产品品质、生产工艺以及设备先进性方面相较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连续化合成设备配套水平不高,作坊式的间歇法生产仍然占有一定比重;软件技术欠缺,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产品品质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高耐热、耐高极性溶剂、高动态性能要求等应用场景的需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系统性研究等。近年来,TPU产能激增,但是下游市场增速有所减缓。据天天化工网市场分析师马越介绍,2018~2022年,中国TPU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总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2022年,TPU总产能130万吨,总产量66万吨。2022年,中国TPU市场总体呈现低迷态势,价格缓慢走跌。除电线电缆行业对TPU的需求保持一定增长外,鞋材、管材等主要下游领域对TPU的需求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弱。马越介绍说,中国企业的TPU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客户分散、竞争激烈。在高端产品领域,仅有国外先进厂商和少数本土生产企业参与。“目前来看,TPU管材的应用前景主要还是在对现有材料的替换上,TPU材料的薄膜制品正在逐渐替代已有的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薄膜。但是消防水带用TPU材料的国产化率相对较低,TPU材质的‘隐形车衣’国产化率也有待提高。”马越表示。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认为,我国应该加大高性能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GTPU)的开发,加强原料、助剂配方和下游应用的相关研究,特别是研究开发新型的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多功能的TPU配套扩链剂,以满足高性能、差异化、特殊工业需求,用于资源勘探、军工、医疗、电子电器、高端运动装备等高端、高附加值的应用领域。据了解,目前国内企业开发的GTPU材料具有极高拉伸强度、高耐磨性、压缩永久变形率低、良好的高温尺寸稳定性等特点,可以用于液压密封件、软管、同步带、电缆、国防等领域,以及化学机械抛光用抛光垫,非常具有市场推广价值。马越预计,随着TPU新需求的增加,预计未来5年中国TPU需求仍将保持9%的复合增速;产能投资依然保持较快速度,复合增速将达到8%。到2027年,TPU产能将达到194万吨,总产量将达到107万吨。TPU高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是未来行业重点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崛起刺激配套充电桩建设需求,将带动TPU需求增速;物探线缆在海上石油气和风电领域迎来新需求。此外,在“双碳”战略目标下,TPU材料也正向生物基方向转型。转自:中国化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