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冠二次感染不必恐慌
近期,一些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二次感染的经历,还有网友自述全家都遭遇“二阳”了。新一轮新冠感染潮是否将到来,备受社会关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26日召开的发布会提出,近期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不过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考虑到此前已形成的免疫屏障,加上变异株毒力的衰减,公众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对于二次感染不必过度恐慌。专家研判认为,新冠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在4个月至6个月后会自然下降,现在距离我国上次感染高峰已经过去5个月左右,部分人群抗体水平开始下降。同时,由于部分地区不再强制戴口罩,随着“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及聚会的可能性增大,我国疫情传播风险加大。因此,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感染风险,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特别需要关注重点人群。国际和国内的数据均显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被感染的人群、免疫水平率先下降和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较高。因此,这部分重点人群更要加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用药。有条件的情况下,脆弱人群应在首次感染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疫苗。在医疗和药物资源储备方面,应打好提前量,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建议民众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储备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的药物,医疗机构储备足量的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此外,相关部门应推进在48小时内及早诊疗的模式,让患者能够就近到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测抗体或抗原,及时取得相应药物。应当看到,无论是着眼于目前监测到的感染数据,还是立足于病毒学专业分析,当前的二次感染病例都处于可控状态。基于我们前期积累的大量防疫经验,国家对于医疗救治工作的准备也能够应对可能到来的感染高峰。只要我们面对病毒不掉以轻心,做好日常防护,就能够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吴佳佳)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