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古董”的记忆
一手牵着太行山,一手挽着吕梁山,在区域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有一个名为“老物件博物馆”特别接地气,每天吸引不少旅游者前来这里“忆往昔还看今朝”,他们称赞这个博物馆办得好,它全面反映了当时主要是上世纪60至80年代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对激发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些日子,我慕名在县城参观美丽的东湖风景区时,看到滨湖周围拔地而起的一栋栋崭新的住宅楼,再看看不远处屹立的雄伟又别具一格的襄垣县行政政务中心和其他行政、司法办公大楼以及“5星级”酒店、商务大厦的耸入云天,使我深深地感到新时代这里发展太快了,真是日新月异!从北京到这里交通之前极为不方便,火车过河北省石家庄市后,便开始从一座座山间行驶,速度慢得很;现在“高铁”通到了家门口,一座座大山变成了一座座隧道,没有阻隔,速度快得很,4个多小时即可到达这里,使这个不足30万人口的小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里经过改革创新,“煤炭经济”已转型为“多元经济”,涌现出许多“青山绿水”的乡村和城镇,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舒心、安逸,着实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这里打卡。告别东湖,我来到颇具影响力的老物件博物馆,让我看惯“新面貌”而激动不已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许多。眼前展示的不再是高楼大厦,宽广大街,而是一种“陈旧感”。因为这里所展老物件的年代跨度久远,包含古代和近现代人文历史、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留存下来的东西,但主要是众多近现代老物件,容易引起参观者的共鸣。尤其是那些与我生活的年代相伴而生的老物件,一种亲切感在我心头油然而生,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与老物件、我与历史的距离。环顾博物馆四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带有“人民公社好”的毛主席在农村视察的大照片。在此我驻足观看了许久。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农村生活、劳动过多年,1975年才离开农村,对当时的农村情况比较熟悉。那时,“人民公社”就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他们下辖的一个是“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一个是“行政村、组”。虽然建制不一样,但现在的更符合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发展规律。过去,人民公社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的集体经济,农民依附于生产小队,靠吹哨子、喊喇叭,天天天蒙蒙亮上早工,吃过早餐、午饭继续上工;一天10分工,有的可获得几分钱,有的可收入几毛钱……反正是按集体劳动价值取酬。现在,乡镇实行的是土地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唱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但是,如果没有昔日积累的“经验教训”,就不会有今天的“美丽乡村”,就不会有“乡村振兴”计划的出台,农民就不会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走向“小康”社会。这是农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的辉煌成果,是农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支持下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取得的辉煌成果。我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对属于历史产物的“人民公社”的“前世今生”仍然记忆犹新,永远不会忘记那段不可磨灭的“大锅饭”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历史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在博物馆生活实物展台前,我看到居家过日子当时凭票购买的“稀罕之物”——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等等老物件,马上引起我“悠悠往事涌现心头”——勾起无限的联想,带来难忘的回忆。想当年,我家现在仍在使用的上海生产的蝴蝶牌缝纫机,就是1979年我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援藏干部时,在拉萨市凭票购买的;1981年我在西藏日报社援藏期满,带着它翻山越岭不远万里回到北京人民日报社,一直珍藏至今,很少使用,快成文物了,还像新的一样。记得当时我家凭票购买的第一台北京(牡丹)牌彩色电视机,还是老伴上班时抓阄抓来的。电视机买回来没有几天,一位友人赶来要用2500元比原价贵一倍的钱买回去倒卖,我未同意。因为那时买“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非常困难,需要登记、排队、凭工业券购买,关卡很多。一般到手后,是不会轻易转让的。还有我家的凤凰牌28男式自行车也是老伴当年抓阄抓到的。这辆车不简单,它是我的“救命恩人”。1989年秋天,我骑自行车出去采访,在离报社西门不远的一个拐弯处,被一辆飞驰而来的小轿车撞出去13米多远,司机以为我已死了。我被车撞的那一瞬间也意识到这下完了,随后什么也不知道了。当司机下车来看的时候,我又突然恢复意识,从蹲着突然站起来了,只见他一边从上衣兜里掏出驾驶证要给我,一边说责任全在他,他要负全责。后经报社保卫部门丈量和有关人士调解,上医院检查并无大碍,这场严重交通事故也就这样过去了。事后回忆起来,我感到很害怕。当时小轿车把我连人带自行车一块撞出去10几米,车前钢化玻璃被我撞的粉碎,还能活,主要是自行车高大结实,为我挡了“第一冲击力”,否则,如果汽车直接撞到我,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了。不过,庆幸的是事后我发现身体没有什么大碍,自行车也毫发无损。真是老天有眼,我不该死,车也不该坏!后来,我对这辆自行车更加热爱了,20年之后依然如新。只可惜,在一次外出中,它被人偷走了,至今我还在怀念着它。像保护眼睛一样,那时候,我对“四大件”的爱像“如获至宝”,时时刻刻都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们,生怕稍有不慎把它们弄坏了。在参观中,我发现这个展览有许多是完好无损的老物件,这与它们过去的主人像我一样悉心照料这些老物件是分不开的。一个处于丘陵地带的小县,能够办老物件博物馆,而且能够成为山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可见这个县对新时代“文明教育”“三观教育”的高度重视。他们旨在通过这个窗口,向人们讲述历史变迁,人间“烟火”故事,让人们能够从中“温故而知新”,激发人们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而奋发努力。博物馆几层楼所展的成千上万大小老物件,从人的“吃喝拉撒睡”到参与社会活动,都有实物“现身说法”,有些实物令人流连忘返,能够勾起参观者尤其是同时代人的一段美好的回忆。像“10年特殊时期”前后出版发行的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各种票据、面额不同的纸币、生活用品、工作工具、学习文具、家具、农具等等,都是反映当时“工农商学兵”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人“耳闻目睹”之,面对新时代新生活当然会感到好奇,甚至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举办这个博物馆的初衷和目的已经实现。但愿这个博物馆能够与时俱进,常办常新,让老物件迸发出来的巨大精神力量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人说,凝固了岁月的事物,总能勾起我们心底的情愫,回味过往时光……我希望这个博物馆的老物件岁月、老物件发展过程,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能够丰富人们的难忘记忆,滋润人们的心田……尽管那个时候物质匮乏,生活清苦,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王必开)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