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时间界定标准差异较大 临期食品何时给出精确“倒计时”?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75
近两年,临期食品行业焕发生机,成为热门的线下零售业态之一。品类丰富、价格便宜,令折扣零售店迅速出圈,业态持续扩张,在市场规模加速发展的同时,整体竞争也在加剧。80元两箱特仑苏牛奶、60元两箱爱慕希牛奶……在一家超市门口,这样的价格标识吸引众多顾客驻足停留,生意十分红火。原价60多元的特仑苏为什么40元就可以买到?仔细看包装,原来距保质期只有2个月了。超市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卖的牛奶大多都临近保质期,距保质期越近,价格越便宜,但质量没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便利店发现,在各门店入口处均设有“特价活动专区”,摆放着薯片、饮料等各类打折促销的临期食品。“你看这包华夫饼,距离保质期还有3个月,但是我们也根据规定清理到了‘临期区’,原价32元一包,现在才10元,比3折还低,太划算了。”在这家超市,售货员告诉记者,他们每隔几天就要清理一次库存,因为销售的是食品,所以保质期他们会格外注意。除了超市和便利店的售卖方式,近两年来,临期食品已经延伸出新的业态,如线下专营临期食品的品牌、专营临期食品的垂直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的临期食品品牌,为临期食品行业增长带来可能。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临期食品”,结果显示有近万家临期食品店铺,其中不乏标称“11年老店”“6年老店”的店铺,其关注人数多达212万、174万。京东平台有的进口临期饼干商品折扣低至1到2折,拼多多平台的临期辣条商品月销量达到10万件以上。另据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统计,每年约有210万人在淘宝购买临期食品。临期食品为何如此受欢迎?过去,临期食品在商超、便利店会被降价促销,吸引的多是中老年消费者。如今,年轻消费者开始追求价格打折而美味不打折的消费体验,购买临期食品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有些人觉得临期食品吃起来不安全,但我觉得问题不大。”22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附近有四五家临期食品专营店,每天上下班她都会路过这些店,“我最喜欢购买的是饮料,喝起来和正常商品没区别,一般都是随买随吃,不会囤积这些临期食品。”精打细算和物尽其用,是当代大部分青年人的消费观念。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中超七成为青年群体,超六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让临期食品从商超中分离出来,成为当下受欢迎的一个细分行业。“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在‘反消费主义’意识的作用下,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临期食品。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的改变将助力临期食品行业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临期食品市场升温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临期食品安全吗?“只要食品是正规厂家出品的,保质期是真实有效的,一般来说问题不大。”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姚路静说。但她不建议大家吃过期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过期食品,不仅包括过期的预包装食品,还有长时间放置的散装食品。目前,我国对临期食品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标准。业内普遍遵循的规则来源于原北京市工商局2012年出台的《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该制度规定,根据食品保质期长短,纳入临期食品范畴的食品为其保质期期满之日前45天至1天不等。“一般商家都会有一个内控的时间,不能随便往货架上放,食品保质期过了1/3,就无法进入商超流通,剩下的就会‘沦为’临期产品,成为各大食品折扣店货架上的商品。”一位从业人员向记者透露。但伴随临期食品行业发展,食品安全、过度消费、缺乏监管等问题逐渐暴露,存在临期食品包装不合格、快递到消费者手中的临期食品已过期等现象,给行业发展带来风险。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提醒消费者:“临期食品行业准入机制仍有待完善,消费者要有自我甄别能力,尽量购买正规渠道售卖的产品。同时,对待临期食品要理性消费,建议少量多次购买。”“未来的临期食品市场将会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规范化是目前临期食品市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朱丹蓬指出,目前对于临期食品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应尽快制定出台更加科学的、统一的国家标准,才能给临期食品更精确的“倒计时”,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安心。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市场端临期食品经营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反馈,目前行业并无通用的临期食品界定规则。就临期食品如何界定的问题,选择“基于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作为依据的企业最多,其次是“基于企业规定或与供应商达成共识”,再是“基于保质期、微生物等科学检测的试验结果”。此外,专家表示,推动临期食品产业良性发展,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做“加法”。临期食品价格可打折,但监管和食品安全不能打折。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监管到位,特别是要避免“打擦边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做“减法”。临期食品之所以盛行,与当前食品行业产能过剩不无关系。因此相关部门要借助现代科技、管理的力量,从源头上为临期食品减量,真正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自:消费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2376.html

相关文章

顺应升级趋势 我国消费市场步入新阶段

海边踏浪、草原避暑、夜经济火热……暑期文旅热潮席卷全国,消费新动力强劲,市场持续升温。据国家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消费、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等多领域高频数据增幅显著,彰显出我国内需潜力巨大、外...

黑鱼片行业领跑者百香顺参展第108届全国糖酒会

第108届全国糖酒会于4月12日-14日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和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作为国内黑鱼片行业的领跑者江苏百香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带着他们的产品参展本届交易会。活动期间,百香顺公司...

低碳农业展现生态效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发展以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为特征的生态低碳农业,能大幅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升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受到关注。农业具有...

教育部: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校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职业教育工作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任务,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以部省合...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布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氢能在火炬和汽车燃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未来,氢能还将应用于更多领域。根据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

减速器概念股持续活跃 需求递增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连日来,减速器概念热度高涨。一方面,相关个股迎来上涨行情,巨轮智能、双环传动、英洛华等相关个股近段时间股价上涨明显。另一方面,近期,不少减速器相关企业迎来机构的密集调研,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关于减速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