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新国标实施“到点儿”考验企业综合实力
2月22日,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21)等3项营养与特膳食品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将正式实施。根据新国标,2023年2月22日后生产的婴配奶粉必须重新取得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审评中心的注册。距离新国标发布已超2年,正式进入倒计时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将迎来哪些变化?奶粉生产企业是否已经做好市场的接替工作?业内认为,短期内新国标的施行并不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波动,但其“严苛”的生产要求将利好拥有强大科研创新能力的企业,一批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或将被清退出市场。此前,一批奶粉生产企业已经重新调整新一年的预期和目标。2021年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1076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21)的公开标准问答中提到:“婴幼儿配方食品是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婴幼儿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营养物质来源。制定修订并实施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标准,是保障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性、营养充足性的重要手段。”信息显示,新国标主要调整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乳糖等含量要求,具体增加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要求,并明确限制蔗糖在婴儿和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添加;将婴儿和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胆碱从可选择成分调整为必需成分,将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的锰和硒从可选择成分调整为必需成分。新国标还对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设定了部分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增加了豆基产品中对铁、锌、磷含量的单独规定;提出了如果生产企业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菌种,产品中的活菌数应大于或等于106CFU/克(毫升)等具体要求。“新国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消费者提供科学优质奶粉。”作为新国标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特聘教授韩军花表示,标准的修订是基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澳新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的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的修订以及国内外婴幼儿营养学最新研究成果,并充分考虑我国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素需要量。“这也同时说明,我国奶粉生产企业的技术和工艺能够达到新国标严苛的标准。”韩军花说。乳业专家宋亮认为,新国标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国产奶粉消费信心恢复的基础上,将奶粉的品质标准进一步做了提升。同时,在新国标规范下,中国婴配奶粉品质会比同期的国外产品高很多。事实上,在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国标之后,不少奶粉企业便已紧锣密鼓地启动产品的升级迭代、二次申请注册等相关准备工作。据统计,截至2023年2月15日,已有31家乳企旗下112个品牌的316个配方获得新国标注册,绝大多数都是旗帜、伊利金领冠、飞鹤星飞帆、美赞臣、惠氏等主流品牌的旗下产品,中小品牌占比甚微。对此,业内人士预测,婴配奶粉行业将迎来配方注册后的第二轮调整。飞鹤表示,新国标发布后,相应工作已经启动。澳优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战略布局规划、经营管理计划及营销服务策划等工作正有序推进中,预计后续将会陆续通过更多新国标产品。而贝因美也早在两年前就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宜昌、杭州、敦化3个工厂近期都已陆续拿到新国标注册证,预计其他工厂也将很快拿证生产。“新国标的实施,对于贝因美来说,机会更多。”贝因美表示,新国标的实施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会让出一些市场机会,贝因美可以抓住机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截至目前,美赞臣蓝臻、铂睿、铂睿卓跃、安儿宝、亲舒六大系列、16个配方已全数获得新国标配方认证。对此,美赞臣中国首席科学家与创新官许飒认为,新国标对企业的研发能力、配方的科学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驱动中国婴配奶粉回归配方本质。在许飒看来,评估婴配奶粉产品力的4大科学原则包括:成分水平是否达到原乳水平,或者营养成分添加量是否达到实证有效水平;成分功效可否确保生物等效性、活性,且成分含量、功效均经过临床研究证实;配方功效是否经过临床研究实证证明;品牌是否有婴幼儿营养领域专属的科研团队或者专业的特殊配方产品,这是品牌科研实力的体现。伊利认为,新国标实施后,企业将提升婴配奶粉整体品质,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而消费者对国内所售婴配奶粉产品质量与安全认可度也将不断提升,助力婴配粉行业向上、向新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新国标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科学营养研发创新能力,促进婴配奶粉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新国标实施以后,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加之二次配方注册的影响,预计未来会有1/3奶粉品牌被淘汰。”宋亮认为,新国标的实施将加速行业龙头厂商的产品竞争。据了解,目前一些龙头品牌主要是以组合战略打造多款新国标配方奶粉。以伊利为例,在金领冠焕新升级倍冠首次通过注册后,又完成了珍护、赛纳牧(有机)的新国标配方注册。另据统计,在已经通过新国标注册的配方中,进口配方也占据了一定份额,但总体来看,“产地:国产”是已通过注册名单的核心关键词,率先通过的进口配方主要聚焦在惠氏、达能、澳优等头部实力品牌上,中腰部品牌的进口产品面临较大挑战。事实上,近几年来,进口品牌纷纷在寻求中国“本土化”发展,无论是国内建厂,还是团队调整、整合并购,“国产”与“进口”的差异越来越小。进口品牌中国化,意味着从生产研发到市场运营再到服务等都要落地中国市场。另一个明显趋势是,从2022年开始,进口品牌密集发力推出“国产”奶粉,“进口+国产”同步走。如澳优旗下品牌“能立多”推出澳优爱优、能立多睿优、睿活三款婴配奶粉,布局高端国产奶粉版块;新西兰进口羊奶粉品牌倍恩喜与陕西圣唐乳业联手打造国产羊奶粉;达能携手湖南欧比佳推出的羊奶粉新产品卓徉和诺优羊也已经通过新国标注册。业内人士认为,奶粉生产企业更多的压力来自市场。“新国标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有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来说是可以克服的,市场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国内外品牌的加速发力,无疑会将部分中小乳企挤出市场。“新国标的出台有望衍生出好的定价策略和商业模式。”海通国际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23年2月新国标二次注册制实施后,将出清部分无法通过的品牌。宋亮认为,经过了配方注册制的汰弱留强后,中国奶粉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较高,行业前10家企业占比高达80%左右,“这次新国标实施大概只能清出10亿—20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宋亮预计,新国标实施后,企业新品奶粉将成为行业控货稳价的关键。“在过去的3年,各大婴配奶粉品牌推崇价格战来抢占消费者资源,造成产品价格涨跌不定,降低了消费者购买信心。新国标产品上市后,乳企通过稳定价格、控制品效,不再拘泥于价格战。”据宋亮观察,由于各项成本的提升以及升级了配方,总体来说,新国标奶粉的实际售价要比去年大概上涨10%左右。“这种竞争不再是所谓低效的市场抢夺和价格战,而是企业、品牌高质量发展的配方研发水平的竞争以及科研技术与生产工艺的竞争。”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奶粉市场会加速向具备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研发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突出亮点和核心。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旧国标产品的处理是各大品牌的当务之急。目前,旧国标产品可以在市面上流通,直到保质期结束。去年,各大品牌也提前部署,加大产量,以保障新国标实施过渡期的产品供应。据了解,奶粉企业消化旧国标产品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加大旧国标产品的折扣力度,清空库存;二是用新国标产品替换旧国标产品;三是优化销售渠道,将旧国标产品放在个别渠道销售,主要销售渠道用于新国标产品的流通。“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其实在过去一年,包括飞鹤、君乐宝、惠氏、美赞臣等品牌的旧国标产品已经清理得差不多,渠道库存上已经比较低。”宋亮预计,随着旧国标产品的逐渐清空和新国标奶粉的上市,奶粉产品品质将进一步提高,价格逐渐趋稳。但由于出生人口的下滑,奶粉品牌竞争依然激烈,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将更加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杨晓晶综合整理)转自:中国食品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