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就医”改变诊疗模式 丰富产业场景呵护人民健康
一部手机可以问诊全国三甲医院医生、打开App可以24小时咨询服药事项、足不出户可以收到医疗机构在线开具的处方药……如今,患者可通过网络“云就医”,减少出行和医院排队的不便。受政策利好等多因素影响,近年来互联网医疗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在我国卫生医疗总支出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据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先减后增,目前已达3亿人。这也是自该数据公布以来,首次突破3亿;以互联网医院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医疗、医药企业或相继上市,或处于上市冲刺阶段,并通过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为前致力行业创新,在呵护人民健康的同时也获得产业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持续的增长动力。12月13日,家住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的郑先生感觉喉咙不舒服、咳嗽,体温偏高。由于患有高血压和肝脏等疾病,郑先生不敢自主服用感冒药物。加之近期疫情比较严重,郑先生担心外出就医会有感染风险,于是在女儿的推荐下,他通过手机上的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同医生咨询。“线上问诊既可以打字图文咨询,也可以通过打电话语音咨询,需要的药品也可以直接寄到家里,非常方便。”郑先生说,没想到线上问诊既省时省力又靠谱。不仅郑先生,伴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大众用户、医生、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成为深度参与者,以互联网健康险和在线医疗为主的产业格局加速形成。“可以说,互联网医疗平台是全国最大的线上‘基层医院’,不断推动医疗服务整体规模的扩大。”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对人民网表示,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运营模式的优势,推动了平台覆盖的患者人群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做出医疗决策,需要医生进行线下干预的患者,自然会分流到全国各大医院。“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高效率地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象,让各地民众都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王航说,远程诊疗的模式还可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惠及更多百姓。华安证券研报表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始终保持高增长态势,疫情期间行业新的监管政策出台,放宽了对互联网医疗的限制,打通了医保、支付等多处关键环节,使得行业迎来新一轮的探索期。“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自2009年前后诞生以来,在经过以预约挂号、医疗信息服务为代表的单个服务线上化和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复合型服务线上化的迁移两个阶段后,现在已经迈入了以‘互联网医联体’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微医创始人廖杰远对人民网表示,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可以构筑起区域性质的紧密型医联体,由此成为了社会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通过在医联体内打通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医保部门、药店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数据壁垒,协调区域内医疗服务资源,以家庭医生和慢病管理为抓手,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为有效、经济、可及的医疗健康创新服务。1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表示,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依据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有关要求,为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居家的人群,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并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根据上述《通知》,从短期现状来说,互联网医疗行业必将面临群众对疫情防护知识、在线医疗、家庭常备药,乃至心理问题调节等医疗需求的短时集中爆发。”廖杰远说,从中长期发展来看,目前医患双方均已认可了互联网医疗的作用,人们的使用习惯已在逐步建立,再加上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资源短缺、老龄化发展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等因素的推动下,利用互联网特性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以提供更为优质服务,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廖杰远表示,随着技术的升级和行业的发展,未来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都将与传统医疗体系进行更为深入的融合,以数字化能力构建互联网医联体赋能基层医疗落地分级诊疗制度,最终建立中国自己的健康管护组织(HMO)正发展的有利探索。“开通相关症状的互联网诊疗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复星健康CEO李胜利认为,基于疾病进程及诊疗路径,将多个服务项目、药品耗材、健康消费品等进行组合,针对专科专病形成全病程服务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安永分析报告也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可以跳出远程诊疗传统业务,向大健康管理模式转型,以诊疗为核心业务并向外延伸,从“有病治病”的被动医疗模式转变为国民主动进行大健康管理。也有专家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将以医疗为核心,来发展衍生业务,涉及保健品、形体改善、饮食管理、运动习惯、海外就医、慢病管理、定期体检、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等领域。转自:人民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