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硬科技”创新平台 科创板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80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的《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到,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科创”和“金融”,是上海带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两张王牌。科创板作为“科创+金融”的集合体,吸引了44家浦东企业、78家上海企业、229家长三角企业前来上市融资,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以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上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科创企业数量居前,浦东占据半壁江山。截至2022年10月底,共有483家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其中上海地区上市企业78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江苏和广东。78家上海企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30.71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174.44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13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翻倍增长,26家公司增长幅度超过30%。浦东新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科技创新实力较强,优质科技创新资源较多,汇聚了4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占据了上海地区的半壁江山。浦东科创企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1.86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134.49亿元,同比增长7%。上海企业首发融资金额居首,为科技创新注入活力。上海地区的科创板公司首发募集资金总额1948亿元,市值1.4万亿元,均位列全国第一,分别占科创板已上市公司的27%和23%。便捷的上市融资渠道,为科技创新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截至2022年6月底,科创板公司承诺募集资金投入总额5091亿元,累计投入2750亿元,整体投入进度超过五成。逾四成上海企业入选专精特新,拿下多个“第一”。安集科技等33家上海市科创板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比逾四成。多家上海科创企业拿下A股“第一”,细分产业链不断丰富,“半导体大硅片第一股”沪硅产业,“基带芯片第一股”翱捷科技,“芯片IP第一股”芯原股份,“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第一股”南模生物,“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和元生物……2022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科创板公司总研发支出达148亿元,同比增长12%,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科创板加大创新制度支持,上海企业积极实践。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共有118家次科创板公司推出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资1980亿元,261家公司推出340单股权激励计划,约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55%,24家公司完成35单询价转让,满足了科技创新主体的持续融资需求,激发了人才创新活力,丰富了创新资本的退出渠道。上海市科创板公司更是创新制度的积极实践者,共46家公司推出70单股权激励计划,公司覆盖率达到60%,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5个百分点。长三角企业占据科创板的半壁江山,业绩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10月底,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22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占板块已上市公司总数的47%。江苏以92家位列榜首,成为长三角地区贡献科创板上市企业主力军,上海、浙江和安徽分别有78家、40家和18家公司。长三角科创企业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76.98亿元,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458.4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113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长三角公司总数、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总数的50%和51%。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科创板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重点支持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布局,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数据显示,长三角228家科创板企业中,集成电路企业47家,生物医药企业56家,占科创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公司总数的62%和52%。集成电路领域聚集芯片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硅片龙头沪硅产业、国产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等企业,生物医药领域聚集医学影像设备龙头联影医疗、新冠检测试剂龙头东方生物、创新药龙头君实生物等企业,科创板为硬科技行业注入源头活水,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效应凸显。区域科创共同体建设步伐加快,打造“硬科技”创新平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长三角四地正协力构筑世界级的创新平台。例如张江高科技园区,坚持培育源头创新,助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机构加速集聚,已发展成为全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阵地。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公司约40家,其中14家为集成电路公司,3家为生物医药公司,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依托张江开放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兼容完备的产业生态,研发成果在长三角地区逐步产业化,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再如苏州工业园区,苏州走出4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其中19家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汇集了“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科创板MEMS芯片第一股”敏芯股份、“国产纳米微球材料第一股”纳微科技等多家硬科技龙头,科创板在打造区域科创共同体、促进长三角地区硬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创板创新资源逐步“握指成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加速形成。长三角地区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正充分协调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资深度融合,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布局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例如,联影医疗与上海科技大学合作承担“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项目,提供“装备”支持,而公司的大部分供应商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又如,中芯国际、格科微等总部位于上海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目前已在周边的绍兴、宁波、江阴、嘉善等地进行重大项目建设,通过长三角协作机制,不断向外辐射影响力,携手苏浙皖共建产业高地。(记者李静)转自:经济参考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0057.html

相关文章

作出33年来最低中期经济增速预测,IMF这样解释

当地时间4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世界银行和IMF下周举行春季会议之前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表示,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3%,并在未来五年内保持在3%左右。这是I...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

3月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

光伏企业上市融资速度明显加快

“2022年,我国光伏企业上市融资速度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新上市光伏相关企业达15家。”在近日召开的“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下游市场有望持续复苏 消费类芯片公司业绩向好

9月10日,上交所举办2024年半年度科创板消费类芯片专场集体业绩说明会,南芯科技、艾为电子、格科微、聚辰股份四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参与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进行了互动交流。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复苏、回暖...

“以旧换新”如何让车企产业“一路狂飙”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随着“两新”政策的推出,汽车销售市场呈回暖态势,不少地方车企借机加速结构调整,拓展新兴市场,实现...

业界研讨海洋环境腐蚀防腐技术

3月27-29日,以“海洋环境腐蚀防腐技术与控制管理”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海油腐蚀防护高层论坛在江苏常州举行,来自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北京科技大学、常州大学等20多家单位的160余位专家,聚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