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6场)山东济宁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10月14日,山东省济宁市召开“济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6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发布会由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刘云廷,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山东省济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卫星,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秋忍,济宁市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副主任包杰,共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十年来,济宁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2020年,济宁市“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获得全省考核第一名的成绩;省对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为“优秀”等次;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升。这十年,通过高位推动,生态环保大格局日趋完善。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顶格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实体化运作市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建立统一部署、分线作战、督导考核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谋划、推进实施。印发《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颁布《济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济宁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切实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服务企业法律环保日”制度,引导企业主动加大环保投入,群众积极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大生态环保格局进一步巩固。这十年,通过铁腕整治,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连续多年开展系列生态环境集中攻坚行动。实施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深入推进“地毯式”环保执法,6664家企业开展“环保体检”,2069家企业集中规范整治,6006台燃煤小锅炉全部清理,156万户农村居民实现清洁取暖。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扎实开展“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溯源整治2206个入河排污口,治理农村黑臭水体975处,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8.3%。积极开展国家“无废城市”建设,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黄河滩区累计清理建筑垃圾240.5万方。加强科技治污能力,累计投资4.2亿元,建设智慧环保督导调度指挥中心,创新实施“三级六长”指挥模式,654家企业接入用电监控,681家重点用车企业门禁远程联网,1057家涉危废单位接入危险废物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精准监管、全过程监管。这十年,通过综合施策,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实施精准治气。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精准分析研判,科学管控大气污染,目前,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历史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全市PM2.5、PM10、SO2、NO2浓度分别为47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10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改善61.8%、54.1%、87.7%、37.8%,重污染天数13天,比2013年减少76天,“蓝天白云”成为新常态。坚持系统治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进一步健全完善“治用保”体系,辖区内入湖河流全部实行“一河一策”治理,南四湖水质连续19年持续改善。2021年,全市重点河湖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16.87mg/L、0.25mg/L、0.082mg/L,比2011年分别降低41.59%、71.91%、66.67%,21个国控水质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100%,优良水体数量和比例均居全省第1位。南四湖跻身于全国14个水质良好湖泊行列。今年以来,全市21个国控水质断面优良率100%、位居全省第一位,“岸绿景美碧水流”成为济宁河湖新画卷。坚持以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准则,努力解决威胁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的土壤问题,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全市累计修复湿地面积20.37万亩,湿地保护率达77.38%,植物种类达到656种,野生动物从205种增加到294种。这十年,通过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狠抓结构性污染治理,坚持把生态环保工作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调整优化相统一,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分行业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能耗统计监测体系,鼓励重点排放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全力破解“煤电围城”,2019年以来累计关停燃煤机组38台,退出煤电装机容量99.3万千瓦,减少240万吨煤炭消费量。充分发挥济宁内河航运优势,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梁山港建成亚洲最大跨度钢结构封闭式储煤棚。创新实施秋冬季绿色管控,经验做法全国全省推广,实现环境改善、污染治理、经济发展“多赢”。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聚焦“231”产业集群,创新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今年上半年新增“四上”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四新”投资占比达到58%,获评国家创新型城市。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为绿色农业和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微山湖旅游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系列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曲阜市、任城区、太白湖新区、嘉祥县、邹城市,相继被命名国家或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文明强县。十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济宁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探索出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今后,济宁市将锚定“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目标,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三大行动”,聚力突破生态强市,加快建成更高品质美丽济宁。(孙莎然申高贤)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