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 山东济宁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79
10月15日,山东省济宁市召开“济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发布会由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艳华,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张康,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伟,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鹏,共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旅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实干、奋勇争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开创性成果,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坚持抓项目育载体,文旅产业实力显著提升。十年来,济宁市文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总体实力大幅提升。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342.18亿元,增长到正常年份2019年的825.3亿元,年均增长13.4%。2021年,实现文旅产业增加值444.1亿元,同比增速15.6%,占GDP的比重8.75%。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高标准承办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策划了全省首个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论坛,央视《晚间新闻》予以重点报道。微山湖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济宁市5A级景区达2家,并列全省第1位,培育了19家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99家A级景区、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好文旅融合牌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产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大手笔引进无锡灵山集团、方特华强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国内领军文旅企业,建成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先导性文旅项目,实施了鲁源小镇、华侨城十里画廊、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等牵动性文旅项目,济宁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曲阜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省文旅康养强县,邹城、泗水、汶上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尼山圣境、牛楼小镇分别入选全国、全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产业发展特色更加彰显。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培育了60余家国家、省级、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曲阜入选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三孔景区获评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孟府孟庙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济宁市研学旅游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全省研学旅游现场推进会在济宁市召开,推广了济宁市经验。坚持建机制强设施,文艺创作水平显著提升。十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提高艺术创作组织化程度,努力创精品、攀“高峰”。文艺创作机制不断健全。坚持规划先行,提高艺术创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每年召开全市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创作计划,出台了《济宁市艺术创作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支持文艺创作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文艺创演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市杂技城等城市文化地标,投入运营济宁大剧院等5处新建专业剧场,声远舞台等设施设备焕然一新。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十年来,累计创作了20余部大型剧目,复排和改编了40余部大型剧目,70余件小型剧目获市级以上奖励,新创作了300余件曲艺、小品、歌舞等作品,其中,《圣水河的月亮》《岁月》等先后荣获文华奖、群星奖、金菊奖。《梦回三迁路》等26个项目被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量居全省第1位。坚持提硬件优供给,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济宁市文化生活群众满意度跃升至全省第4位。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升级。高标准建成了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市文化中心,运营以来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700余场,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打造了16处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建成28家城市书房,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十年来,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累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0余万场、送戏下乡6.2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0余万场、全民阅读活动5万余场,高标准打造济宁公共文化云平台,实现了文化供给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文化传承品牌更加响亮。制定全省首个《“儒学讲堂”建设与服务标准》,累计建成13处尼山书院、3016处达标“儒学讲堂”,《游读圣地--打造世界儒家文化研学高地的探索实践》等12个项目荣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打造了“百场戏曲进校园”“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入选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坚持抓保护促利用,遗产保护能力显著提升。坚定扛起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的重大责任,积极对接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统筹做好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济宁市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保护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实施了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等重大项目,曲阜孔府西路建筑群修缮工程入选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全省唯一的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目前,拥有“三孔”和大运河2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2012年的19处增加到4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110处增加到260处;博物馆由11家增加到54家;登录可移动文物130多万件,列全国地级市第1位。非遗传承体系更加健全。全市有1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6个省级非遗项目、38名省级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三三制”模式入选2021年度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到金乡听戏等7项做法入选年度全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全国唯一设在县市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城)展示基地获批设立,9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企业,数量居全省第2位。坚持广宣传深推介,对外文化影响显著提升。重大活动接连举办。高标准举办承办了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第十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美丽中华黄河之旅”线上推广山东分会场等一系列重大文旅活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济宁篇章。宣传交流广泛开展。全国首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和旅游研修基地成功落户,文旅部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活动中重点推介大运河济宁段,11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4个驻外旅游办事处实时推广。面向境外市场持续开展孔孟之乡图片展、汉画像石展等主题海外宣传月活动,上线50余家海内外媒体。营销推介丰富多彩。全国唯一一个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秘书处设在济宁市,在全省首个开通研学旅游高铁推广专列,在全国首推“背论语免费游三孔”“孔府过大年”等营销活动,荣获中国旅游营销创新大奖等多项大奖,在央视新闻联播前等时段投放济宁文旅宣传片,与今日头条、抖音、腾讯App等媒体深度合作,济宁市在国内外的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十年来,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市文化旅游战线奋力拼搏的结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冲锋姿态、干则必成的决心气魄,奋力谱写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文旅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孙莎然申高贤)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9292.html

相关文章

绿色建材年营收将超3000亿元

据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张辛欣、王悦阳)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近日印发《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多项举措促进建材工业绿色化转型,推动绿色建材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方案提出,到20...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日前,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启动实施“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着力抓好秋冬种,重点做好小麦油菜等作物适期适墒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着力保苗安全越冬,重点抓好冬前管理,培育壮苗,确...

开年之季,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在国新办4月6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税务部门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累计组织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46756亿元,同比增长0.5%;企业销售收入增速逐...

鲜花经济正催生千亿级消费新业态

春回大地,花开正好。弥漫着生活美学的“鲜花经济”犹如春花一般兴盛起来。线下实体店鲜花售卖鲜活有趣,线上电商销售蓬勃发展,鲜花零售新模式层出不穷,“前程似锦”的鲜花经济正催生千亿级消费新业态。“不要蕉绿...

创新探索出行“安全之道” 嘀嗒出行发起新出行三方安全观共塑行动计划

经过多年的发展,移动出行平台的安全体系,已从建立夯实期,步入了提升深度和广度的全新阶段。对此,移动出行平台有哪些创新举措呢?近日,嘀嗒出行发起“嘀嗒安全之道·新出行三方安全观”共塑行动计划,旨在通过与...

“互联网+非遗”让消费者在线赶大集、寻年味、解乡愁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春节临近,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忙。1月2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京启动“非遗牛年大集”,一大批非遗老字号携传统年味“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