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发文 为光伏供应链“老大难”问题立规
光伏产业链价格高企,三部门联合发文促协同。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下称“该通知”),对哄抬价格、垄断、倒卖路条、强制配套产业等行为严厉打击,并为产业链全链合作等作出指导。同日,8月2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的报价显示,多晶硅料价格仍在上涨,已是年内第二十八涨。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为30至31.2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0.6万元/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为29.8至31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0.38万元/吨。单晶复投料和单晶致密料的均价分别环比上涨0.23%和0.2%。事实上,年初以来,多晶硅上涨已成为行业的“众矢之的”,这一“老大难”问题也使得光伏产业链下游“叫苦不迭”。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从年初以来,单晶复投料和单晶致密料的累计涨幅分别达到了32.01%和32.61%。造成价格上涨的核心问题是“供不应求”。供应链各环节扩张周期不匹配、产能不匹配也是导致价格难以松动的核心原因。而在市场供应紧缺的情况下,下游买家开始签订长单提前锁料。例如,这几周的情况是,月内订单已早早签订完成,只有个别企业少量散单以较高的价格成交。这些散单也成为“垫高”硅料市场报价的动因。而陡高的价格仍能够得到支撑在于高涨的需求。在今年的一场年中总结会议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发展或将开启加速度,预计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05至250GW,我国2022年预计新增将达85至100GW,均比年初目标有所上调。彼时,王勃华也对外表示,面对供应链价格持续上涨,工信部已牵头有关部门协调该问题,目前正在进展中。8月24日,为行业解困之举来到业内面前。三部门的通知指出,近期,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个别环节出现囤积居奇等苗头,有的地方出现割裂市场、区域封闭等问题。对于近期发现的问题,该通知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意见指出,鼓励有关企业及公共交易机构等合理开展多晶硅及电池等物料储备,严禁囤积居奇。三部门强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该通知还鼓励硅料与硅片企业,硅片与电池、组件及逆变器、光伏玻璃等企业,组件制造与发电投资、电站建设企业深度合作,支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签订长单、技术合作、互相参股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导上下游明确量价、保障供应、稳定预期。除此之外,该通知还对长期存在的光伏电站“倒卖路条”等问题作出了严厉打击——“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