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激发稳油增气新动能
油气增储上产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国家能源局日前组织召开的2022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明确指出,油气增储上产已取得重要阶段成效,要坚定不移推动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落地,未来要实现勘探大突破、原油稳增长、天然气快上产,大力推动页岩油、页岩气成为战略接续领域,坚定非常规油气发展方向,加快非常规资源开发。目前,我国油气产量稳中有升,陆上油气持续稳产增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向深水迈进、非常规油气成果多点开花,油气增储上产迈上新台阶。那么,如何守住油气战略安全底线并谋划切合实际的增储上产策略?记者近日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的“首届能源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能源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了解到,从资源条件看,未来我国油气增储上产仍具备较大潜力,非常规天然气的产量和经济性有望继续提升。“技术进步是油气产业上游业务发展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实现稳产增产也必将高度依赖技术攻关。”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说。据了解,我国石油公司近年加快技术攻关,破解诸多世界难题,守住了油气2亿吨红线。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9897.6万吨,同比增长2.4%;天然气产量为205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作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军,中国石油2021年油气产量当量超2.1亿吨,原油产量实现3年持续增长,天然气产量当量再超1亿吨,中国石化油气产量约479.67百万桶油当量。在陆上油气持续稳产增产的同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逐步向深水、超深水迈进,产量稳健增长。另外,作为我国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接替,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实现了多点开花。2021年,我国页岩油产量240万吨,页岩气产量230亿立方米,煤层气利用量77亿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在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新一轮油气技术革命蓄势待发,超级盆地引领老油田重新崛起,非常规资源正有效接替常规资源,深水-超深水成为未来海上重要的勘探领域。参加上述论坛的专家均表示,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目前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增产。未来是油气发展的关键期,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多位与会院士表示,大幅提高勘探开发规模效益的新一代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推动油气田勘探开发向更深更远拓展以及数字化转型和跨界融合,是油气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赵文智表示,确保我国油气供应安全,在传统领域,可通过海陆并举、常非并重实现稳油增气,还可通过实施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通过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向“潜力股”要效益,寻找新区块新“战场”,力保原油2亿吨和天然气高峰产量2500亿立方米的目标实现。“可以在陆海区选15个-20个有规模的勘探新领域,组织重点理论技术攻关,加大勘探投入,积极准备勘探突破新发现和找油气新战场。更重要的是,积极做好低品位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科技攻关,让一大批边际无效资源成为增储上产的资源保证。”赵文智说,“特别要依靠AI、大数据等新技术,做好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大文章。”赵文智表示,利用好油气资源新领域,也可实现油气产量规模增长。“一方面,可以组织陆相页岩油革命,设立若干中低熟页岩油先导开发试验区,'十四五'突破工业生产关,'十五五'规模上产,力争2040年前后实现低熟页岩油产量规模增长。组织富油煤热转化革命,以中西部'富油煤'为重点,开展热解提油气与发电一体化利用,'十四五'实现规模工业生产。”赵文智表示,“同时,以工业采煤门限以外'弃置'资源为重点,开展煤地下气化利用,'十四五'力争突破工业生产关,2040年形成规模产量。”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在国际油气勘探投资普遍不足的背景下,我国油气增储上产获得持续突破不容易。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窦立荣指出,增加上游投资力度,为稳产增产“添一份力”,国内油气企业还需加大境外勘探开发力度。“以埃克森美孚为例,其境外原油勘探开发产量比例占总产量的69.29%,境外天然气勘探开发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1%。而国内'三桶油'境外原油产量占比为40%左右,天然气除中国海油占比为66.06%外,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均仅占20%左右。”“未来可以努力培育和巩固5个-8个核心产区,还需注重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机遇,同时设立国家级的风险基金。”窦立荣说,“当海外油气合作遭遇风险造成损失时,国家给予石油公司一定补偿,形成海外石油合作风险保障机制。另外,提供政府、地区间和国际组织勘探开发合作基金,开展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窦立荣表示,相比国际油气公司百年跨国勘探开发史,我们刚刚起步。“当前,境外投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我们需要与更多国家、更广的领域开展国际油气和新能源合作,获取更多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记者渠沛然)转自:中国能源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