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撬动消费新蓝海:未来7年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 赛道火热背后行业痛点待解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尤其是受到后疫情时代催生的家庭备餐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对于预制菜产品的需求大幅上涨。今年“双11”期间,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某电商平台的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5156亿元。《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消费升级及广阔市场空间的吸引下,企业和科研机构对预制菜的开发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且地域性较强。目前A股市场之中,与预制菜相关的上市公司共19家,其中包括广州酒家、安井食品、国联水产等多家企业都为华南地区上市公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企业能够在预制菜品的生产过程中做到定量、标准、机械自动化的加工,且在所有的环节遵从良好操作规范并进行品质控制,那么食品安全和营养成分就能够得到保障。但是由于目前有一些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其初级加工阶段技术落后,生产环境的洁净度不够高,其采买的原材料品质也没有保障,那么,在采买原料、加工、生产、储藏、运输、货架销售等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的问题。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等预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菜,厂商通过中央厨房提前把菜加工好,然后再采取冷冻或真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包装保存,进行售卖。这种不需洗菜、择菜即可烹饪的菜品因具有方便、高效、出品稳定的特点,愈发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尤其是更受年轻群体的青睐。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在业存续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共有7.19万家。仅2020年一年,新注册预制菜相关企业就达到1.25万家,同比增长9%。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推出的《2021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或将超万亿元规模,长期来看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据悉,中国预制菜企业目前toB与toC之间比例为8:2。对于预制菜市场的发展前景,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制菜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随着B端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需求增加和C端市场‘宅家文化’‘懒人效应’,以及‘烹饪小白’群体的增多,给整个行业提供了利好的背景。相对来说,一、二线城市对预制菜的认可度相对较高。总体来说,随着消费端的认知,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未来预制菜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除了受到B端和C端市场持续升温的影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也在推动预制菜行业的发展。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支持绿色食品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制造产业加快跃向万亿级,壮大绿色食品产业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完善预制菜所在的食品行业安全,推动预制菜行业进一步发展。朱丹蓬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区域性预制菜要走向全国化增长,最核心的是要构建全国化供应链以及强大的冷链体系。部分做预制菜的企业目前还不具备有全国推广的渠道建设力,强竞争力企业则更具优势。快消行业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则认为,中国各地消费者口味差异较大,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本土化饮食文化,因此目前预制菜行业虽处于蓝海竞争阶段,但呈区域化发展态势,不会形成个别企业垄断的市场格局。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整个市场有普遍影响,很多食品企业纷纷对产品进行了幅度不一的调价,特别是预制菜品类。《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A股市场上的食品板块已连续多日上涨,但也有一些企业在提价后股价未升反降。11月1日晚间,安井食品表示将对部分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菜肴及速冻米面制品的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对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3%-10%不等。而自公告发出后,其股价却一直在下跌,至15号有所回转,截至记者发稿仍低于11月1日最低价。对于公司股价情况、当前预制菜产品情况以及未来布局预制菜业务的规划和部署,《华夏时报》记者向安井食品方面发去了采访函。随后,记者又致电安井食品证券法务部,接话人表示,已收到采访函但不接受采访。对此,朱丹蓬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食品企业涨价主要因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业绩、利润。至于安井未能得到股价上涨的利好,主要是机构不看好其涨价之后的可持续发展,认为涨价之后其销量可能会因消费者不买账而下跌,这是造成其股价下行的重要原因。众多企业疯狂涌入预制菜赛道的同时,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标准不明确、地域特征明显等行业弊端也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出来。朱丹蓬表示:“未来产业端如何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和诉求将是整个预制菜行业亟需解决的课题以及难题。而当下预制菜行业市场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没有国标;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可能还不高,一些消费者会认为预制菜食品的营养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鲜,会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对于预制菜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朱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食品安全而言,最重要的既是在任何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上‘防患于未然’,建立风险预警。一旦这个行业里的任何一个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其负面影响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挫损消费者的信心。”目前来看,虽然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但是预制菜行业背后的市场需求和其高速发展的大部分条件早已具备。鲍跃忠则向本报记者表示:“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市场应冷静下来思考清楚预制菜行业如何更深层次的突破与发展。目前,一些企业有些急于求成,只顾着挤占赛道,并未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把产品做好,导致产品品质和风味效果不佳。如若消费者不认可,即便是上市企业或以后能够上市的企业,短时间内得到的一些营收也并不能代表其未来市场。”转自:华夏时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