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达51台 核科技创新大有可为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58
记者从28日的中核集团首届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获悉,截至2021年8月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有51台,装机容量为5326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数为18台,装机容量为1902万千瓦,在建机组数保持全球领先。与会人士一致认为,核科技创新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强调,实现“双碳”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并且是全行业、高质量、高速度的科技创新。核能在这个背景下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在“双碳”攻坚战中将大有可为,发展核能不是我们应该做好的事,而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事。他指出,中国核工业必须快马加鞭赶上这一轮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让中国核工业真正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核科技创新在经济主战场大有可为。”中核集团总工程师雷增光介绍,经过三十多年的自主创新,我国核能发展实现了长足进步,截至2020年底,我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重大专项继续稳步推进;自主三代核电型号取得重大进展,“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并网发电,“国和一号”正式发布,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小型反应堆示范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的研发正在加紧布局。2021年正式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核能发展正式迈进了新的历史阶段。核科技创新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也大有可为。在国外,核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粒子治疗、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药物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与医学治疗。“我国核医疗技术起步晚,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特色医疗,自主研制了多种放射性核素药物,核医疗技术取得了可观的进步,但整体来讲,核医疗技术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很多技术尚未实现自主可控,显示差距的同时,也表明核医疗技术等进步的空间巨大,这更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切实提高自主核医疗水平。”雷增光称。据了解,60余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两次创业,铸就了“两弹一艇”的惊世伟业,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核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核集团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核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23家科研院所,15万余名核工业人战斗在科研、生产一线。硬件设施方面,经过多年来国家投入以及集团公司自主投入,目前已拥有1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8个部委级研发平台以及近50个集团级研发平台,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大型科研设施。转自:经济参考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6841.html

相关文章

前2月全国锂电总产量同比增长24%

记者6日从工信部获悉,1至2月,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保持增长态势,据测算,前2月全国锂电总产量超过102GWh,同比增长24%。电池环节,储能电池产量超过15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38GWh...

政策暖风吹起回购增持潮 一天23股上阵“护盘”

在利好政策刺激下,A股掀起回购、增持的热潮。仅10月17日,经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就有分众传媒(002027)、雅化集团、健康元等14股对外披露了回购计划;同时,还有三安光电、金石资源等9股的股东...

11月中国进口碳酸锂约17040.7吨 同比增长37.3%

据海关数据统计:2023年11月,中国进口碳酸锂约17040.7吨,环比增长58.33%,同比增长37.3%,1-11月国内累计进口碳酸锂138413.1吨,累计同比增长10.54%。分国别看,11月...

国务院发文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

国货崛起 折射经济澎湃动能

国货,凝聚匠心、传承文化,彰显民族的自信与力量。新中国成立75年来,国货经历了从初步发展、品牌觉醒、市场竞争、技术突破到全面崛起的不凡历程,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也记录了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从...

中国商飞交付第100架ARJ21飞机

2022年12月29日,伴随着中国商飞公司向市场交付第100架ARJ21飞机,国产喷气支线客机在新年来临之际迎来了其批量化生产、规模化运营、系列化发展的新阶段。批产交付百架,是一款商用飞机发展的重要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