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易纲: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 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
央行网站9月18日消息,在中德“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领域全景”联合研讨会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显著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业原有的竞争环境。此外,易纲还指出:“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中国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存储、区块链等技术持续推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和工具应用日益丰富,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大幅提高。”谈及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对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时,易纲表示,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显著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业原有的竞争环境。他分析指出,商业银行在服务场景和渠道、客户信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传统竞争优势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与客户消费或工作生活场景相关联,平台企业掌握大量的客户行为数据,并可据此推导出客户的金融需求和财务状况,各类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银行存款的分流。“为应对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许多大型银行都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金融科技的开发与应用。银行可通过移动互联、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宽服务渠道,减少对人工服务的需求,提高金融机构全流程风险管控能力,降低合规等运营成本。”易纲称。值得注意的是,易纲表示,中小银行面临着较大挑战。他进一步指出,中小银行自身资源有限,只能依赖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和平台进行客户维护、信用分析和风险控制,可能导致负债端和资产端的获客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减弱。“我们应关注对大型科技公司依赖度上升对中小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以及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服务的集中度过高带来的操作风险和网络风险。中国有超过4000家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变革将给其金融服务、银行存款等领域带来挑战。”易纲称,中国的金融科技起步较早,在兴起之初,中国的金融管理部门就通过打造审慎包容的监管环境,助推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此外,他也指出,中国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包括支付机构渗透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保险、小额信贷、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提高了金融风险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赢者通吃”的属性可能引发市场垄断、降低创新效率等。“在此背景下,中国监管当局也在努力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易纲表示,一是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同时要求支付回归本源,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二是强化反垄断,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推动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封闭场景,充分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三是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合规开展互联网存贷款、保险、基金等业务。最后,易纲指出,下一步将始终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支持和促进平台经济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一方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平台企业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巩固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坚持从严监管和公平监管,保障数据产权及个人隐私,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