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战淮海——访陈毅担架队队员许兆东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担架队,几夜不曾睡。稳步轻行问伤病:同志带花最高贵,疼痛可减退?"陈毅元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描述了支前民工支援淮海战役的情景。近日,笔者与平邑融媒体中心外宣部主任刘平、平邑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毛曙光等采访到了当年参加淮海战役支前的陈毅担架队(营)老队员许兆东。听他讲述了那段战场救援、随军旋转的峥嵘岁月。1948年,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在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下,集结精锐部队80万人于徐州周围地区,企图控制徐州,巩固江淮,屏障南京,挽回败局。在这种形势下,我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发起淮海战役。作为老革命根据地的沂蒙山区平邑县,积极拥军支前,除在前方服务的3358名民工外,又组织1000副担架、5000人,1个车子运输团、600辆小车、1400人,子弟兵团1000人,支援淮海战役。就在这时,许兆东成为一名担架队员。他知道,山东省平邑县的担架队在以前的多次战役中,取得了光辉的战绩,曾被授予最高荣誉"陈毅担架队"称号。他为能进入这样一支队伍而自豪。在担架队,他与本村的华守吉、许兆刚、徐连三、许俭等负责一副担架。担架队集合后,他听领导讲述了注意事项,包括如何在战场上抢救伤员,如何躲避空袭、如何照顾伤员,抬担架过程中的动作要领等。随后,就是长途行军,从平邑到郯城再到台儿庄、碾庄、徐州、萧县;从秋季到严冬,有时抬担架、有时运输军需物资,昼夜转战,顶风冒雪,许多人的脚板都裂了口子,有时几天几夜不睡觉。一次,屋里躺不下,他就把猪圈里的猪屎用脚踢到边上,躺下就睡着了,许多人甚至只能依着墙根休息。当时,运输队推着满载军粮的小车,前两天日夜兼程,行程200公里,运到淮海战役前线。在张庄卸下部分粮食,又装上枪支弹药继续前进。当通过一条大河时,3架国民党飞机盘旋轰炸,河上木桥被炸毁,有3米断空。此时,三连政治指导员高启文和模范排长金学增找来木板搭桥,然而木板无法固定,他俩毅然站在齐腰深的水里,不顾寒冷,手扶木桩,肩扛木板,使全团车辆顺利通过。在玉皇庙卸车时,国民党飞机在他们卸车的上空投下照明弹,疯狂地扫射了一阵,许兆东身边的一辆汽车被打坏。旋即又掷下一枚巨型炸弹。排长金学增,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去抱起炸弹扔进井里。当他离开水井不远时,一声巨响,水井和附近的一间房屋被炸塌,运输队员和村民无一损伤。在碾庄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中,许兆东冒着枪林弹雨和敌人飞机的轰炸,1个人连续从火线上背下两名伤员,直到将伤员抬到战地医院才离开。"你们那时不怕死吗?""怕什么?解放军更危险,他们都是担架队员的亲兄弟,担架队干的活就是从战场上救护伤员,所有人没有一个怕死的。革命吗?死了就死了,活着就要干。"在围歼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时,战斗十分激烈,担架不足。平邑县又将车子队改成了担架队,连夜抢运伤员。他们抽出120辆车子,将车子两侧及后面绑上木棍,队员们拿出自己的棉被铺在车子上,每辆车子推两个伤员,一夜赶运两趟,抢救了400多名伤员。在支援淮海战役期间,他们送军粮、运弹药、转伤员,历尽艰辛,战胜了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任务,多数人立功。1949年1月9日,当他们光荣复员时,野战军第三纵队担架团长、政委和文工团长,带领文工团星夜兼程,赶到他们的住地,举行了隆重的欢送晚会,并授予他们"陈毅担架营"锦旗一面;第一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奖给他们的锦旗上写着:"你们劳苦功高,你们光荣又光荣。"华东支前委员会也奖给他们一面"功上再加功,光荣再光荣"的奖旗。1959年,陈毅元帅在青岛地方戏曲晋京汇报演出座谈会上深情地回忆说:"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他们在战争中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鲁南平邑一区担架队就是一个范例……"也许是在艰苦岁月练就了一副好身板,老人从不怕走路,年轻时经常走着到100多里外的费县城、梁丘、白彦等地赶集。至今,已经99岁高龄的许兆东,耳不聋眼不花,甚至连柱棍也不用,自己种菜做饭,独立生活。(作者:蔺如伟刘平)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