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链优势地位难替代
"中国产业链的优势地位是综合经济优势的结果,他国难以替代。"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7月30日在北京发布的《中高速可实现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增长前景》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难以改变。"决定我国全球产业链优势地位的综合优势包括一系列经济、人文与社会因素。"报告指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虽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但相对于发达经济体仍具有成本优势,综合来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具优势。相比劳动力成本,报告认为,劳动力素质更为重要。从教育训练水平、学习能力、主动性、韧性、勤奋、吃苦、守纪各个方面衡量,中国产业工人的素质全面超越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除第一项教育训练水平外也是整体超越。这大大抵消了中国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劣势,也显著增强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成本优势。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仍居全球前列;基础设施及物流系统的规模与质量全球领先;产业政策独特有效;外贸环境充分自由,外资政策持续优化;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这些产业发展环境的独特优势也支撑着中国保持全球产业链优势地位。规模效应和巨大需求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制造商,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产业规模,在规模效应下,会吸引更多的全球厂商加入,从而使供应链进一步延长,基础进一步夯实。而且中国不单是全球产业链的主要供给方,同时也是各种产品的主要需求方。数据显示,在20个主要行业中,中国有17个行业的全球销售占比超过20%。贴近终端市场也是全球厂商布局的重要考量。"迄今为止,中国产业外迁的程度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严重。"报告指出,越南、印度、印尼、柬埔寨等国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是这些年中国企业外迁的主要目的地。但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和货物出口的全球占比分别从2010年的18%和10%上升至2018年的28%和12.6%,均呈上升走势,而越南和印度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只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1%和10%。究其原因,一是与中国相比,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经济体量小、制造能力弱,所能承载和吸收的产业迁入规模有一定限度,二是中国完备与强大的产业链使得真正外迁的大部分为服装、鞋帽、家具等部分产业链较短的产业,电子信息产品行业的迁移大都限于组装,外迁的产业范围也有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与数字创意产业这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中国蓬勃发展。这些产业无论从效率、效益、乘数效应以及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来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及对制造业大国地位的支撑都是服装、鞋帽、家具、电子组装等传统产业不能比拟的。这些高端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传统产业迁出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增长质量更高、出口能力更强,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中国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也将推动服务业出口,增加中国产业链的优势环节,有力支持中国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及服务业出口的全球地位,促使中国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出口双强的产业链结构。产业迁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全球前四次产业大迁移的历史表明,美国、德国等产业先导国将传统产业迁移出去,代之以新兴产业,即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兴起,现在仍是经济发展程度居前的发达国家,仍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目前面临着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等挑战,报告建议通过调整对外开放策略,推动产业加快升级。对于中美经贸脱钩的问题,报告认为,中美经贸关系不至于完全脱钩。如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两国企业在对方国家的销售数据加总,中美双方在金额上大致相当,每年在8000亿~12000亿美元,完全脱钩对于双方都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若美国政府任由完全脱钩造成损失,将极大地损害其选举前景,美国企业也会通过不同方式阻碍脱钩进程。(记者汤莉)转自:国际商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