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再出重拳 “打分评级”护航金融消费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79
维护消费者权益金融监管部门再度“重拳”出击。为进一步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切实维护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日前印发《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下称《办法》),通过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体系,并将最终评价结果纳入考核范围,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体系。当前金融监管部门日益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今年来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被银保监会消保局“点名”,与此同时,银保监会还多次发布文件,提示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要求贷款机构明示年化利率、披露各机构消费者投诉处理数据。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内容未来对金融机构而言会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为了遵循相关监管规定,还是考虑发展可持续性,金融机构都需提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重视程度。银保监会表示,《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向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银行保险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等。“《办法》的出台将为监管部门做好消保行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消保监管评价是监管部门配置监管资源、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银保监会将根据消保监管评价结果对银行保险机构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及时整改落实,切实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来看,《办法》共6章35条,包括总则、评价要素和等级、职责分工和操作流程、评价结果及运用、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附则。评价内容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建设”“机制与运行”“操作与服务”“教育宣传”“纠纷化解”和“监督检查”6项要素以及24个指标。其中,“操作与服务”一项权重最高,为30%。该要素主要评价银行保险机构日常经营和服务中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要求的落实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营销宣传、适当性管理、销售行为管控、合作机构管理、服务质量与收费等。值得注意的是,“监督检查”为消保监管评价还有减分项目,据悉,监管部门根据消保现场检查、举报调查、投诉督查、复议诉讼情况以及日常舆情、重大负面事件和机构相关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调减,幅度不超过总权重的25%。评价结果则分为四个等级,90分(含)以上为一级;75分(含)至90分为二级,60分(含)至75分为三级,60分以下为四级。其中,一至四级分别代表银行保险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行业内处于领先、中等、偏下以及落后水平。为增强评价结果精准度,二级和三级又细分为A、B、C三个等次。《办法》明确指出,等级数字越大表示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越多,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对于消保监管评价结果差的机构,《办法》提出,消保监管评价结果作为监管部门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政策,实施消保分类监管的重要基础,以及配置监管资源和采取监管措施的重要依据。对于评价发现的问题,督促机构及时整改,落实主体责任,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在银行保险领域的诉求和困难。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每年对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实施消保监管评价,推动提升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金融消费环境,切实提高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金融监管部门愈发关注的领域,今年来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被银保监会消保局“点名”批评。例如,银保监会7月7日发布《关于兴业银行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况的通报》称,该行存在默认勾选信用卡自动分期起始金额、适当性管理落实不到位、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客户搭售人身意外险以及代销保险业务中欺骗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等6类违法违规问题。新网银行因贷前调查不尽职、催收管理不到位、与该互联网平台合作业务推高了消费者融资成本被提示整改。平安银行因向消费者不实宣传、向消费者变相承诺收益、夸大产品收益以及以“赠品”或“免费”名义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等行为被银保监会通报。整体来看,银行业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较多的领域集中在信用卡、个人贷款与理财三方面。银保监会日前公布的2021年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显示,今年一季度内,监管部门接收并转送银行机构消费投诉共计78414件,环比增长2.9%。而前述三项业务合计占投诉总量85.9%。其中信用卡业务的投诉量虽环比减少5.2%,但占比仍超50%。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称,当前消费者投诉涉及的具体问题包括产品信息不透明、产品不规范、信用卡存在催收、个贷资金被挪用、理财业务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从消费者投诉的上述统计看,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未来金融机构应继续树立以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业务员的稳定性与综合素质,对客户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周茂华指出。今年以来,监管层在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方面动作频繁,如提示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要求贷款机构明示年化利率、披露各机构消费者投诉处理数据等,既能对广大金融消费者起到警示作用,也体现出最新合规风向,以便机构参照后在金融营销宣传等工作方面作出改进。在日前央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继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并表示要畅通金融消费者投诉渠道,完善诉调对接、小额纠纷快速解决、中立评估等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总体来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内容,未来对金融机构而言会越来越重要,“不管是为了遵循相关监管规定,还是考虑到自身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越来越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谈及后续监管层面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周茂华表示,监管部门需要持续推进监管信息公开披露,公开通报对机构的警示作用。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持续完善相关办法,强化制度保障。监管部门要督促金融机构夯实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推动董事会层面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明确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责的具体部门,建立完善有关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持续优化消费投诉处理流程,畅通维权渠道,确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在实处。(记者向家莹)转自:经济参考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5079.html

相关文章

“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北京启幕

7月23日,“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原创IP,此次展览以3D光雕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高12米,总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使用48台高清投影...

莫让“造假的外卖”忽悠消费者

月销过万的外卖店铺,无法根据平台注册地址找到实体店铺;平台展示的沿街店铺,实为“藏在”美食城一角的小窗口;网上店铺图片环境干净卫生,实地探访卫生状况堪忧……“外卖店铺看似大门店实则小作坊”“你点外卖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职责调整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中国机构编制网12日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相关通知,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职责机构编制,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责等事...

消费不够不给房卡?别把旅游信誉拒“门”外

针对网传“购物团消费不达标不给房间卡”事件,广西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回应称,经初步核查,桂林市万邦国际旅行社、导游涉嫌“不合理低价游”和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已被立案调查。旅游市场在快速复苏,侵犯...

企业“出海”需强化风险防控

今年以来,全球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经营受到地缘政治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对外投资合作的整体安全观。只有全面强化海外安全风险防范...

北京车市追赶“补贴”最后窗口期

随着北京“新十条”政策实施,二手车过户和外迁全面恢复,北京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也进入最后一周倒计时。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为抓住置换补贴的最后窗口,不少消费者在年底集中置换新能源车型。而置换补贴在带动新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