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探索麦稻双季连作可亩产吨粮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74
日前,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举办了优质稻麦双季绿色高效生产模式现场会。天津市农科院、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业中心、相关涉农企业及各涉农区农业农村系统共计100余人参会。据悉,半个月前,天津的种粮大户们投入到冬小麦麦收大战中。截至6月下旬,天津全市累计收割小麦138.66万亩,投入小麦收割机4403台,实现麦收100%机械化。机收节约人力成本、节约了收割时间,被“挤出”的时间和空间如何高效利用,是天津农业的一道加分题。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一盘盘超过“满月”的水稻秧苗带来了答案。仰仗于全面机械化,示范中心百亩连作田,五天内完成“接力”种植。麦收后,一天施肥翻地、一天上水、一天耙地、一天沉降,第五天就可插秧小站稻“津原85”。正常状态下,10月前后同一块土地,迎来二次粮食丰收。“我们采用早育秧、拉长育秧期的方式,将‘津原85’在基质中种植35天,带着充足的养料插秧到地。”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副主任于福安介绍,“津原85”是该中心自主培育的常规稻种,能够适应京津冀、辽南、新疆南疆地区水稻种植;适应鲁豫皖苏和陕西汉中黄淮地区夏播旱稻种植。“我小时候就是收完麦子、种水稻,但产量只有几百斤,现在也实现了先收麦子后种水稻,但两项优质品种叠加,亩产粮食过一吨。”50多岁的于福安研究水稻种植30余年,他感叹跨越时空重新实现麦稻双季。稻麦双季绿色高效种植模式中,适宜稻麦连作的小麦也是“津”字号种子。“观摩会上看到的小麦就是我们强筋春小麦‘津强8号’。”天津市农科院作物所冯刚副所长介绍,从农科院的试验田走出的这款春小麦,长势也让科研人员十分满意。生育期仅84天的“津强8号”,与小站稻“津原85”,组成了最棒的“接力赛”搭档,加上智能化农机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有效实现了亩产粮食最大化的可能。粮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天津麦稻双季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稻麦连作是良种、良法、良器的有机结合,也是农机、农艺与信息化融合。”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二级巡视员胡伟介绍,目前,天津地区晚稻加麦稻连作共3万多亩,有效扩大小站稻种植面积。同时,通过麦稻连作技术也实现了水稻种植的“错峰取水”,成为天津小站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在稻麦双季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作业的现场演示中,全流程展示了稻麦连作技术,有效加深了天津各区农户对此项技术的直观印象。(金慧英林单丹)转自:农民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4755.html

相关文章

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周期缩减近一半

记者日前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18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实现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和统一监管方式,审批...

氧硫混合铅锌矿同步浮选技术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对中南大学、中铝环保及所属企业云南科力联合研发的“氧硫混合铅锌矿同步浮选技术”进行了成果评价,评价认为该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针...

种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行动实施3年来,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成,育种创新攻关实现重要突破,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初步构建,国家级制种基地供种保障能力达到75%,有效满足了农业生产用...

未来可“打飞的”上班?低空经济2年后有望突破万亿元

中新网4月9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吴家驹葛成)未来,除了地铁、公交和私家车外,普通人通勤也可以选择“打飞的”了?日前,中国民航局颁发了全球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PC)。在这...

分拆上市!又有千亿巨头放大招

来源:中国基金报自2019年以来,实施分拆上市的央企日渐增多。中国联通3月8日晚间公告,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智网科技至科创板上市。智网科技专注于车联网领域,其业务主要有车联网联接、车联网运营、创新应用三大...

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种业振兴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自我国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以来,累计授权量超过3万件,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近94%,为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了解,2023年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第三年,种业知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