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织工厂的智能化转型:从“管工人”到“管数据”
原标题:从“管工人”到“管数据”车间里,运用“5G+以太网机器视觉”的检测设备实时传输着生产画面,AGV物流机器人穿梭其中,只需盯着大数据平台,工人就能获知每个机台的生产效率和次品走势——位于福建晋江的华宇铮蓥集团经编车间内,空气中没有汗味与喧嚣,取而代之的是科技的气息。“10年前,工厂里到处是笨重的机器和忙碌的工人。今天,有了智能化设备和源源不断的数据,企业决策更科学了,车间也敞亮了许多。”华宇铮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感慨道。苏成喻是晋江较早一批转型的纺织企业家。2013年,当地政府召集企业家开会,鼓励大家探索数字化转型。彼时,以传统制造业起家的晋江,四处是繁冗的流水线和不知疲倦的工人,“数字化”的概念仍很模糊。会后,苏成喻萌生了转型念头,起初他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有一台机器,能代替人盯着机台就好了。”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牵手,踏出的第一步便是研发“视觉检测系统”,利用传感器检测取代传统的“人盯机台”。“创新最大的担忧是投入与产出失衡。”苏成喻说,一开始企业走了不少弯路,投入大笔费用改造的“铁疙瘩”,不仅没帮上忙,还降低了良品率。好在研发初期,晋江市政府通过项目资金承担了企业八成以上的研发费用,还组织大家到外地参观学习,解决了转型的后顾之忧。经过四年反复试验,这套检测系统成功落地。由此,经编机台运转效率从70%提高至85%,良品率也从85%攀升到90%,“工厂一年生产五万多吨的产品,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一笔可观的利润。”苏成喻备受鼓舞。“尝到甜头”后,华宇铮蓥集团又围绕智能物流、智能仓储、智能找布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项技术攻关。它们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如今企业销售额每年递增20%以上,产品不良率从25%减少到5%,企业的销售半径也从原有的国内市场拓展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民营经济大县晋江,随着AI、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落地,一座座智能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众多企业家正积极拥抱数字化。据介绍,目前晋江市超90%企业“触网”,超1100家企业上云,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强县。苏成喻感触最深的是,同行们不再闭门造车,甚至不再只盯着鞋服交易会,而是积极参加数字中国峰会等活动,通过“充电”为自己的智能工厂找到更多思路。“这些年,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都得到较大提升,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动能。”晋江市科技局局长蒋家兴说,晋江将重点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示范区、产业创新转型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00亿元、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30%以上、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50个,打造全国县域科技创新标杆示范。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