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延迟发货、拖延退款被立案的寺库,竟然还在举办双11大促
11月8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点名中国奢侈品电商寺库延迟发货且拖延退款,大部分投诉至今尚未解决,有关部门已就涉嫌违法违规及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进行立案调查。而在寺库App上,“双11”促销正在进行,包括手袋和美妆在内多种产品均显示正常销售,但多数产品的发货周期都在30天。商品页面的描述称,海外代购或直邮寄送时间较久,爆款产品等待时间会更长。但这样的解释并没有让消费者满意。在“黑猫投诉”平台,与寺库相关的投诉量将尽2万起,多数集中在发货迟和退款迟的问题上。而在另一个投诉平台“电诉宝”上,寺库是跨境电商领域被投诉最多的平台。界面时尚就遭到大量投诉以及被立案调查一事向寺库寻求回应,但至今尚未收到答复。在此次被北京消费者协会点名之前,寺库已是多起诉讼官司的被告方。根据天眼查公开数据,寺库旗下的上海和北京公司均数次被法院冻结股权。创始人李日学也因未按期履行法律责任而被限制消费。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达也将寺库告上法院。根据文书,普拉达申请冻结寺库上海公司名下1100万余元及相应价值财产。上海嘉定区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该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立即对寺库实行财产查封冻结,为期一年。根据财报,寺库2021年营收下滑47.98%至31.32亿元,净亏损同比扩大547%至5.66亿元。而在2021年11月3日,寺库股价首次跌破1美元。由于连续30个工作日收盘价均低于1美元,同年12月20日,纳斯达克向其发出退市警告函,此时寺库的市值已经蒸发了九成以上。曾有寺库员工告诉界面新闻,从2021年9月份开始就再没有收到过工资。而该公司飞书群内的人数也从2020年的900人上下减少到了2021年的535人。“每个部门都被分配了裁员指标。”该员工表示,自己所在的部门也从13个人缩减到了7个人。寺库曾经试图通过私有化来解决问题。2021年,寺库创始人李日学提议以总价约2.3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公司全部已发行、李日学及其附属尚未拥有的A类普通股。但在2022年5月23日,寺库又称,公司董事会下属的特别委员会收到李日学的通知函,他将撤回之前发出的不具约束力的私有化要约。而这种不稳定的管理方式也正是寺库混乱运营模式的写照。它最初的定位是高端奢侈品电商,随后为了在竞争中突出差异化,相继引入了彩妆、豪车和家居等品类。而在陷入经营纠纷之前,寺库还涉足过区块链、艺术品交易以及鸡尾酒领域。这些举措虽然美其名曰围绕高端生活方式展开,但带给消费者的只有混乱的观感和模糊不清的定位。而依赖第三方渠道商供货的模式,也让寺库频繁陷入到货品真假纠纷。对于任何奢侈品电商而言,售假纷争一旦出现,便会对自身形象造成长远影响。对于寺库来说,近期唯一的好消息是其在2022年8月完成两笔总共4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私募股权公司HCYKCorporationManagementPartner和TimingCapitalLimited。但从现况来看,寺库并没有因此从困境中脱身。而根据《女装日报》的报道,这次所谓“融资”的目的在于延缓支付债务。作为最早成立且赴美上市的中国奢侈品电商之一,寺库很已经处于彻底崩溃边缘。而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奢侈品销售热火朝天之时,寺库落寞得更为凄凉。它入局很早,却始终没有摸透奢侈品电商的门路。记者|陈奇锐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