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私募存量规模降至7.3万亿元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89
首批公募化改造产品已到“3年有效期”尽管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的私募资管规模已压降至7.32万亿元,但由于其主动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券商资管业绩依旧展示出韧性。另外,在资管新规实施的背景下,券商资管加快公募化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管业绩。券商资管业绩表现显韧性当下,券商资管仍以私募为主。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设立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合计为1902.68亿元,同比下降21%。截至9月底,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为7.32万亿元,较2021年末下降4.76%。虽然券商私募资管规模持续下降,但结构优化效果显著,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已超越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资管计划规模。业绩表现方面,在前三季度证券行业整体业绩承压的态势下,41家上市券商共计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36.1亿元,同比微降3.92%,是券商除投行业务外,主营业务中收入同比降幅最小的条线。对于收入下降的原因,国泰君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表示,前三季度,受市场回调影响,资管费率出现回调,最终导致业务收入同比下滑。同时,各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收入也在持续分化。前三季度,41家上市券商中,有25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2家公司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幅均超10%;不过,也有16家上市券商该业务净收入同比下降。头部券商竞争更加激烈,国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的资管业务净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另有两家头部券商的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降幅均超30%。“未来证券公司私募资管业务仍然面临规模增长压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是资产端仍有个别难以处置的长期限股权类资产需要逐步压降;二是负债端主动管理业务能否完全弥补通道业务的萎缩,未来仍值得关注。或因缺公募基金牌照大集合产品改造面临挑战已经有不少券商将公募业务作为资管发力的重点方向,券商公募基金(含大集合)规模已突破1.1万亿元。不过,在券商向公募基金业务渗透的同时,也面临挑战。据Wind数据显示,按基金转型生效日算,截至11月3日,目前已有49家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完成了228只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其中,2019年至2021年完成公募化改造的产品分别为9只、45只、98只,今年以来已有76只。2018年,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提出,“具有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将相关大集合产品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变更注册为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公募基金。”“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就该大集合产品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合同变更申请,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规范后的大集合产品3年合同期届满仍未转为公募基金的,将适时采取规模管控等措施。”在参与公募化改造的49家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中,约有41家公司目前还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今年8月份以来,首批9只完成公募化改造的券商大集合产品中,已有7只产品存续期已满3年,还有2只产品将在今年11月底前到期,共涉及五家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其中,东证资管、国泰君安资管已取得公募基金牌照,两家公司旗下4只产品已转型为公募基金;而中信证券、光大资管、广发资管旗下的5只产品存续期已满或将满3年。针对到期产品,券商也陆续发布公募化改造产品延长存续期限的公告,并将存续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以首只完成公募化改造的“中信证券六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例,在该产品存续期满3年之际,中信证券针对该产品发布公告称,存续期限由“自本资产管理合同变更生效日起存续期不得超过3年”延长为“自本资产管理合同变更生效日起存续期至2023年12月31日”。目前,证券行业中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仅有14家。根据2021年中证协专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有效反馈问卷的券商中,49家为“已获得、正在申请或计划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23家把“缺乏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或与公募业务相关问题视为“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事实上,《操作指引》中也指出,鼓励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通过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的方式,提前完成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工作。可喜的是,今年以来,政策持续助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一参一控一牌”正式落地。而上述公募化改造产品存续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也为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本报记者周尚伃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3645.html

相关文章

联通上半年新增5G基站8万站,维持全年350亿5G开支计划不变

近日,中国联通在港交所正式公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期内,中国联通实现营业收入1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服务收入达到1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净利润为91.7亿元,同比增长2...

提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信心

要让消费潜力得以充分释放,需在增强消费能力上持续发力,在改善消费条件上下足功夫,在增加消费场景上多动脑筋。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是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要坚持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持续挖掘...

教育部:正在进行教师法修订 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

据教育部消息,“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11场新闻发布会6日召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发布会上表示,面向未来,将写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新的文章,持续打造“大国良师”,服务教...

5G商用三年 电信运营商加速规模化应用发展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企业发放5G商用牌照。三年来,电信运营商积极拓展5G覆盖深度与广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截至7月底,全国建成开通5...

第二批出境团队游启程 法意瑞价格高企

3月15日7点30分许,近百位游客在广州乘动车出发,开启为期5天的越南跨境旅行,该首发团出发意味着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第二批)出境团队游正式启程。第二批出境团队游国家试点恢复后,旅游市场也在悄然发生着...

中消协提示:“剩菜盲盒”存隐患,切忌盲目消费

有人低价捡漏,也有人不幸踩雷本报北京8月1日电(记者杨召奎)最近出现了一种叫“剩菜盲盒”的食品销售方式,它是指经营者采用盲盒的销售形式,将临近过期或当日未售出的食品包装后打折出售。比如,20元就能买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